今早,很自然地醒了。下意识地张望窗外,还是一片夜色,那个惯于早起的人家窗户里并没有灯光。于是打开手机看时间,还好,只比我上周的闹钟晚了半个小时。
上周是坚持写作一个月以来,开始突破每天一千字,每天写作一次的开始。参加《好报》写作班以后,尤其在自己确定了以讲故事为基调了以后,写作变得简单多了。每天的情绪和灵感刚好能支撑这个故事的发展,我从刚拟订标题时的无所适从,到完善故事的情节和场景以及人物的性格,慢慢得心应手,开始喜欢上这种感觉。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就是不顾一切,想要喷发,想要拿笔表达出来。是的,我不再去纠结我写的到底好不好,会有多少阅读数量,会产生什么样的评价,会让同事亲戚朋友产生什么不良的心理反应。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写,立即写,马上写。
马上动手有多重要,从我决定每天早晨早起两个小时写东西的那一天就彰显出来了。前一天晚上,或者准确地说,是整个前一天,我都在考虑写什么。结果,我始终没想好要写什么,在犹豫和纠结中时间过得匆匆,我由于心神不宁,别的事也在拖延,也在滞后。就这样,到了晚上十点左右,因为必须十二点前交上当天的作业,所以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蹉跎,也就只好就当时的情绪和状态写起来。
差一点时间到十二点,我又统计了一下字数,也就一千多字左右。交过作业后,我也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因为持续的拖延让我的心里很沉重,很内疚,而拖延的原因就是想得太多,想做得再好一点,心情和状态再好一点再动手,或者再准备充分一点再动手。
但其实,我发现如果没有时间限制,我永远都准备不好。我总觉得下一刻会更好,迟一点动手会更好,有更多的选择会更好。所以,导致了我动不动就熬夜了。然而,熬夜的危害四处被宣传,让我胆战心惊。同时我也发现,熬夜过后的第二天,从脸色到状态只会更差。
于是,第二天,在我还是在“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上纠结的时候,我决定今天晚上如果写不出就不写了,第二天早起两个小时起来写。于是我心里轻松下来,先去睡了。第二天早晨也在预订的时间里醒来,赶紧开始写,因为还要上班,因为只有这两个小时。
周围万籁俱寂,我摸黑来到客厅的沙发上,拿出手机开始写。只开了一个头,思绪仿佛如同开了闸门的水,顺势汩汩流淌出来。我只有两个小时,没有时间过多思虑和纠结,就顺着当时的状态写,直到时间到。
然后我惊喜地发现,这两个小时效率明显地高了。没有干扰固然重要,最关键的是时间没有选择性。其实,这些已经跟写作没有太大关系了,做这件事本身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拖延的原因和症结所在,而写作是让我从看见到改变的载体。或者换句话说,我想要的改变自己的懒惰和拖延,写作是我更乐于接受的方式。
我同时欣喜地看到,如果说痛苦是蜕变的前奏,那么享受痛苦也别有洞天。忍过来了这种感觉,会让自己心里很好受,会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恐怕就如同驯服了自己心里的那匹野马,获得的那种和谐感。
所以,在能够开始控制自己,被称之为“习惯的力量”后。然后,才可以练习抓取和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和情绪,更准确地运用语言和文字,才有真正的“我手写我心”。当习惯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才喜欢上了写作,就如同吃饭和穿衣一样,它成了生活的必需品,而不再纠结要不要做。
写作变得跟吃饭、穿衣、睡觉、聊天一样平常的时候,也就没有了那层神秘的面纱,没有了更多的期待。这顿吃面,下顿喝粥这样的事是不用太过纠结的,即使不合胃口也没什么,因为下一顿饭我还会再吃。衣服这件不喜欢,那就会寻觅和选择下一件,不会因为一件衣服不合适就放弃了穿衣服,从此衣不蔽体。睡觉就更是了,睡不好谁都知道不舒服,提前一点儿睡或者多睡会儿自然就会解乏。这些都只是一件立刻就会被忘掉的生活小事。
看,写作其实就是这样的生活小事。写作变成了日常,就习惯了。习惯了写不出,习惯了写不好,也习惯了接着写下去,因为这些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