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好久,没想出什么好的标题。想说这个时代的悲哀又觉得自己想得太大了,可是说小了好像太肤浅,索性就不多说了。接下来,会涉及剧情,不想剧透可以不看啦。
剧情吧,其实还蛮简单的,就是一个天才少女帮助朋友通过考试,因为其布局的缜密让这部电影还是很有看头的(说是原型是2014年亚洲sat考试作弊案,不大了解,就是觉得剧情基本脱离了事实)。
以下是剧情,较为主观,可以上网到百度上去搜索。
主角小琳,智商超高;女二格蕾丝,有个富二代男朋友;小巴,格蕾丝的男朋友;班克,另一个天才,记忆力很好,还有父亲、校长、小东。
格蕾丝对转学来的小琳表达了善意,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格蕾丝因为想参加话剧表演要求文化成绩足够高,小琳不忍心好朋友失望,于是考试传答案帮助她通过考试。格蕾丝告诉了男朋友小巴,小巴告诉小琳入学时学校收了一大笔赞助费,家境贫寒的小琳希望帮父亲减轻负担于是收钱帮助他们考试作弊,用古典乐钢琴手势代替ABCD答案。结果因为小东,被班克发现作弊举报,从而牵扯出小琳帮助他人作弊。小琳被父亲批评,说不需要她挣钱,并且扬言不让她出国。临近毕业,小巴和格蕾丝打算出国,需要通过一项国际化考试。最终商量为小琳和班克利用时差,作为枪手,答题传回国内,小巴和格蕾丝收到答案并帮助他人一起通过考试。班克本来不愿意的,但是小巴设计让他错过了全额奖学金考试,和母亲相依为命的他被迫屈服于现实。悉尼答题的两人并不顺利,班克甚至被当场抓住。最后的结局,班克黑化,小琳最终公开认错。
格蕾丝和小巴:应该算是商人吧,都是利用小琳的智慧达到自己的目的。格蕾丝用友谊,小巴用金钱。格蕾丝是情分,小巴是利诱。感觉比较深的是格蕾丝可能并没有真正把格蕾丝当作朋友。比如告诉小巴小琳帮她传答案、因为要出国所以请小琳出手,说了一句话(特么就是想不起来了)大意是你总是不愿意,可是作为朋友,你得为我想想。这句话应该是刺激到了女主,家境贫寒没有钱出国,因为作弊事件,让父亲说出不让她出国的话。综合一下,她也想出国,她需要一大笔钱,然后有了后面的策划。剧情的推动者。
班克:另一个天才。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最让人震撼的悲剧是把美好摧毁给人看(我高中语文老师说的)。班克原本虽然家庭不幸,但是一直希望通过获取奖学金完成父亲的愿望并且让母亲过上好的日子,他拒绝了小东作弊收钱的提议,并且举报了小东。直接导致了小琳无缘奖学金考试。这里班克其实很愧疚,他对作弊反感,因为他视读书为改变贫困的唯一途径,所以当有人通过捷径获取成绩的行为让他不耻。他不是为了私利,但是最终他成了最大受益者。当这个作弊计划需要他的时候,小巴设计让他错过了奖学金考试,无助的他将这次作弊计划当作救命的浮木。后来考试前夕得知是小巴的设计,开始黑化。第一次是在卫生间里发答案钱要求加钱;第二次是在被抓住后回国被开除,然后开始作弊事业。从一个充满了希望一心成材的少年变成一个利用法律边缘作案的商人。他促使了女主的几次改变。
小琳:我看完觉得她好可惜,因为她不是为了牟利,只是为了情分和对未来的渴望。但是错了就是错了。方式不对,结果也谬以千里。想想也没啥好说的,电影嘛,主角一般就是各种被动各种无辜各种有苦衷。
父亲:我后来又想想,感觉父亲这个人物好像参与不多,但是好像哪儿都有影子。剧情开始,父亲希望小琳能够出国,有好的教育资源(小琳的妈妈离婚是为了出国),虽然这一个阶段里,小琳并不希望出国。然后是班克的描述里提到,班克很像她的父亲。再后面,小琳帮他人作弊,父亲对原则格外的坚持。接下来是小琳出国后父亲联系不上她,担心出事找上小八和格蕾丝。最后是小琳的口供是父亲陪着去录的。
我不禁有一些猜想。
1、小琳是个学神级别的天才,她的家庭很贫寒,会不会父亲本身是一个天才,类似班克,帮人作弊后被禁止出国,所以去了贫困地区做老师,作为忏悔。这个和小琳去面试教育行业的选择类似,班克和父亲很像,遭遇也雷同?也因此,父亲对于作弊这种事情格外在意。
2、小琳和班克的感情。小琳对班克一开始是亲近,因为像父亲。后面因为作弊事件应该算敬而远之,划重点,是敬!因为班克抵挡了她抵挡不了的诱惑,而且事发,他是出于善意提醒小琳的。所以他们之间扑朔迷离了,明明是因果关系,但是并不是恶意产生,但是关系疏远了是事实。这里普遍情感倾向是责怪班克的,比如后面小巴利用手段让班克错过了全额奖学金考试,其实有其他方法的,偏偏用了最极端的方法(关键他自己还犯蠢)。后面再悉尼海边合照,小琳对班克是愧疚还有一些感激,情愫出生;但是班克大概是放下他俩之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了,对他而言这是一场交易。小琳删照片的举动,一方面是脱离关系,另一方面的话,大概也是知道他们之间再无交集可能,她不打算再次帮别人作弊,但是她欠他的很多还不清。那时候要注意的是班克和小琳的眼神交流,小琳的眼神是愧疚不安,大概暗示班克我把事情搞定了。班克的表情是能保证我的收入了,我能搞定这里,你安心。到这里为止,小琳对班克是亏欠。直到班克威胁小琳加入他的作弊团伙。两清,以一种鱼死网破的方式。
3、小巴和格蕾丝等人的结局,不难猜测,因为作弊成绩作废,或者上了大学无法毕业。
以上针对剧情。后面说说感想吧。
1、剧情确实是环环相扣,精妙。但是细细追究有些不合理,难道是艺术加工吗?比如第一场作弊,利用换鞋子传递擦皮。这就是作的,直接扔擦皮多方便。有些假,虽然突出了小琳的机智。同样的还有钢琴手势作弊,其实用别的方式可能更加快捷,用音乐声完全是为了让整个作弊的感官立体铺垫结尾小琳急中生智利用琴谱记忆选项。
2、不合理,原型2014年不说,都有智能手机了没有信号屏蔽装置?
3、班克是个人,他的情感变化其实还是挺有趣的,比如想让母亲过上好日子,最后吧,被学校开除后母亲在哭,洗衣店换了新的洗衣机但是并没有人用,猜测班克的父亲曾经在波士顿留过学,所以才会特意留下愿望希望班克去波士顿,早逝后,母亲开洗衣店养家,也许他的母亲不是没有机会过上好日子,只是因为原则或者自尊所以清贫。在班克被开除和班克约见小琳中间隔了一个时间段,他的母亲去哪了,大概也是促使班克黑化的原因吧,坚守没有什么回报,但是不顾忌道德和原则却可以过得很好。
4、看完整个人空落落的,提不起劲来,有点像之前看唐人街探案的感觉,明明真凶另有其人,却无能为力。明明天才应该耀眼夺目的,应该站在金字塔顶端制定规则的人,偏偏利用规则去牟利,站在见不得光的角落里,腐烂发臭。
想无力的说,是时代的悲剧,人性的悲剧,明明没有什么恶意,却一步一步走向深渊,泥泞一身。就像我们所谓的成长,乐观的人我们经常会说幼稚,成熟的人往往现实,真实的世界并不单纯。人情利益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像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