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教材我们盼了好久,终于在今天看到了新书,当我翻开书看的时候,感觉挺简单的:文字简单,内容简单,编排简单,薄薄的一本书,让人感觉特别轻松舒服。
再仔细看,我看到新的语文教材活了,广了,指导细致了,编排有序了。它站在学生的角度,站在培养学生语文习惯和思维品质的角度,站在语文知识的积累,语言文字的训练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角度,站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探究为核心的角度来编排。看似简单了,其实是对老师的要求提高了,它在默默的倒逼着老师改变观念,改变旧有的教学行为和旧有的教学模式,倒逼老师进行课堂改革。应该说新教材给老师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杨安宝主任说:今天更换的不只是教材,是观念,是理念,是教学行为,是课堂模式。王化兰主任说:新教材不仅让我们仰望天空,还让我们践踏实地,于立国校长说:愿每位语文老师都诗意的栖居在语文的世界里。
今天我就借用老于的话为题来谈谈新教材下老师怎样诗意的和孩子们一起栖居在语文的世界里。
关于新教材的解读大家听了报告也能从网上百度到很多东西,在这里我不重复这些东西,只想根据尤老师和于立国老师的报告谈谈我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一)写作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事
在工作和生活中,你会发现,写作成了少数人能做和愿意做的事,甚至有人认为写作是作家的事。很多人用一句,不会写或者写不出搪塞过去,很少拿文字来记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来记录一些美好的东西。
其实这是很可惜的事,写作应该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事,史铁生的书里的一句话:我希望未来的写作是所有的人的一期假日。
如果人们可以把写作当成一种生活方式,那么就会大大提升生活工作质量和幸福指数。
部编教材非常重视写作,尤老师的解读中大量的提到有关写作的事:
首先,它注重写作中语文思维的训练,注重一种本真的符合写作规律和写作思维的写作训练,这一点特别有益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我们培养学生写作不是培养作家,我们只要做到培养出学生一般写作能力就可以,能够让学生思维清晰,表达明白,符合文体特点就可以,不需要有太多创造性。要知道作家某种程度上是天赋,确实不是老师培养的。
其次,允许学生虚构,要训练他们合理的虚构的能力,这是和以往不同的点,比如教材中微型小说的单元就是这样的目的。
第三,让六年级学生比较自由的写作,目的是让学生写起来,老师把关注重点放在写不出来的学生身上,写作好的让他们自由发展。这就很好的尊重了学生的差异,能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最后,强调写作首先是思维能力培养,其次是兴趣能力培养,不只是技巧不只是语言训练。
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文章由心,写作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自由表达,真的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在表达的过程中需要的是一个人的激情、兴趣、欲望,和严密的思维。
所以我觉得当语文老师一定要善于写作,只有自己真正有写作的体验,才可能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也只有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写作,才有机会真正诗意的栖居在语文的世界里。
(二)读写不要再分离
我做了很多年的读写一体的研究,试图想证明读写从来不是两张皮,现在我一直坚持的作文教学模式就是跟着课文学作文。今天在教材里终于正式的体现这一观点,真的很激动。
尤老师说:只有了解文章怎么写才能慢慢学会写作,只有经历了写作的甘苦,才能懂怎么阅读。
是的,以写促读,以读带写,读写结合,哪一方面的缺失都是不完美的语文学习。
语文学习最终目标落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文字的运用带给人们的是一种表达的能力。汉字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力的,那么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我们所追求的也应该是有生命力的高质量的表达。如于立国校长所说:让学生进入文字丛林,让文字与生命撞击出生命的火花。
那么新教材中的阅读要我们怎么去读书?
首先,单元导语要仔细看,它很好的说明了本单元的训练点和能力培养点。
其次,重视教材给学生提供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第三,让阅读促进写作,让写作加深阅读。写作不要脱离课文,可以先让学生仿写,有了一定基础再稍加创新就可以,课本是给中下学生提供的范例,好的有天赋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更宽阔的世界让他们去发展。
最后,要理清阅读体系:如,教读——自读——拓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如,1+x式阅读,如流派阅读。
无论如何,一定让学生读好书,读有价值的书,思想性的作品的价值永远经久不衰,小情绪小美好的作品正在淡化出课本。那么老师要学会帮助学生选择书籍,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有价值的阅读。
同时,老师要做个爱读书的老师,语文老师不读书将无法做好语文老师,更不要说有幸福诗意在。
(三)预习可以这么有趣
以往的语文预习都是停留在字词句段上,很是枯燥无味,这样的作业学生是不会去做的,语文就成了一个很没有地位的学科,让学生头痛的学科。新教材的课文,精心设计了阅读预习,比较好的预习设计,吸引了学生的预习的兴趣,摆脱了单调无趣,变得有趣而又让学生愿意去为之,这个微改动真的是给力。
那么语文老师也要善于设计语文预习问题,不要唯课本而用之,只有灵活多变,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设计才可能让学生真正预习。只有学生走进语文里,老师才可能有满足、成就和幸福。
(四)文言文要重语感重诵读,古诗歌教学还得多赏析。
要把文言文当成诗文,而不是语料来教,要通过诵读加深理解,要以形成语感作为中心,要突破对文言文教学中对知识内容的狭窄理解,要利用好文言和白话文古人和今人用语的不同点,诗歌教学要重鉴赏。
文言文教学和诗歌教学较传统的教学有了比较大的突破,它真正把文言文当文来教,把诗歌当成一种经典文化来领会、体验和传承。这对老师来说是个大的挑战,所以看似简单的文言文课文要用好实在不简单。
而且文言文怎样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这比起现代文来说,也不是很好把握。需要老师有智慧,策略,眼界,以及精确的对考试方向的把握能力。
于老师说教初一,是幸运的,教了一套有序的书,教了一套每篇文章不超过一千字的书,教了一套文言文特别浅显的书。
其实这是只是对大家的一种鼓励而已,真的如此吗?
不,这套书真的是活了,老师的观念真的要彻底改变了,怎么去引领学生读?写?赏?活动?怎么让学生积累训练?怎样提升语文能力素养?怎样养成语文学习的习惯和思维习惯?而且要考试考得好?鱼和熊掌得兼得啊。你准备好了吗?
教新教材是幸运的,它给了你很多的机遇让去改变,去成长,去学习。一个语文老师只有不断的去学习和改变自己,不断去反思和成长自己,才可能真正走向幸福的教育之路,才可能真正诗意的栖居在语文的世界里。
语文是我们语文老师赖以引吭高歌的那颗树,让我们爱它,愿我们都能诗意的栖居于此。
共勉之。
附:
在教材的解读中有很多问题是存疑的,也有的是没有涉及到的,比如关于学生作文写多写少,日记周记,比如关于文言文学习要不要翻译,比如关于课堂优质问题的设计,比如关于课堂的评价等,这些都是需要在教学中边思考边研究边实施的,谁都不是权威,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需要,考试的需要而定。所以不要盲从,希望不要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