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沿山村:踏上“新农村建设”的崭新道路
2021年7月21日,湖州学院人文学院学生团队——吴兴美丽乡村青年实践团,前往湖州吴兴区的移沿山村。
该实践团以“乡村振兴”为实践主题,通过对乡村的实地观察,了解乡村真实的发展现状,并以经济、文化为两个立足点,探究其变化和相互关系。
旅游业漾生机:湖上航船游客兴
7月21日上午8点,实践团来到移沿山村的景区,湖域承包商雷贵明师傅负责接待。上午10点至11点,雷师傅开船带领实践团游览了长漾公园。长漾公园的景观以湖泊为主,湖面上有很多小岛,生长着茂盛的树木和灌草。在船行驶的过程中,湖上白鹭惊起,野鸭展翅,水波初兴,一派怡人景色。
移沿山湿地于2017 年 3月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省重要湿地名录,成为省级重要湿地保护对象。移沿山的长漾公园,正是湿地旅游业的典型。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意蕴深远的文化资源——民间舞蹈《稻穗龙》、开元禅寺、洗马桥,以及宁静悠远的水乡风光,都为移沿山村的旅游业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长漾公园此处的湖域,面积广大,由雷贵明师傅承包开展。雷贵明师傅说,“刚开始做这个旅游业的时候,亏了两百多万,那时候真的太艰难了。所幸现在都好起来了,节假日的话游客也挺多的。”在观光即将结束的时候,实践团询问雷师傅对于未来的规划和展望,雷师傅表示,客流量少仍然是移沿山村旅游业的重要问题,但他相信,只要把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做好,比如把景区周边的配套设施都建造起来,那么就会有好的改变,移沿山村的旅游业也能真正地发展起来。
新农业创佳绩:机械运作资源聚
7月21日下午3点,实践团在党总支书记褚鑫鑫的带领下,来到了移沿山村的生态农业园进行参观。书记褚鑫鑫表示,移沿山村用新型农业生产结构逐步替代传统农业,推动生态农业蓬勃发展,使得全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在发展的道路上,“移沿山农业”逐渐形成了三大特征,即机械化、生态化、集中化。 实践团参观了生态瓜果园、特种水产区以及功能水稻田。
实践团走进温室大棚,看到农田顶端和两侧,有序地分布着许多黑架子和黑线。据了解,这些设备装置是用来传导信息,以便完成精确播种、喷农药等操作的。对此,当地的一位农民吴伯伯说,“现在种田都用无人机,用高科技了,很多事情都不用人来干,这太神奇了。”
值得一提的是,大规模机械化的前提是农田资源的集中化。该村鼓励村民将土地租给承包大户,使得大部分土地得以集中使用。用这种方式,村民们不仅每年有租金收,还可以自主创业或打工增收。“之前农田1000块钱一亩,都租出去了,承包给那些有技术、有资金的企业,我们农民干的累活少了,生活却越变越好了。”吴伯伯补充说。
迁移户入新居:文娱丰富生活好
7月21日下午5点,实践团走进村中,看到村民们所居住的不再是“土房子”,而是规整的小区建筑。灰白色的砖石,统一装备有铁栏、车库、遮阳棚等,呈现出和谐的民居建筑色彩。小区的上层楼房空置,尚无人居住,消防器、排水管道等相关设施都已完备。
马月金奶奶,明年就要80岁了,她讲述了自己生活的变迁史,“以前很苦啊,上有老下有小,生了三个孩子还得送掉一个,养不起啊。现在生活真是变好了,不愁吃穿用,都有都好。”据了解,马月金奶奶的儿子在杭州工作,经常会回来看望她。 “我年轻的时候打工,一天只有三毛八分一,干什么活都是这个数。现在不一样了,干一天活有三百多块钱,”
何益敏爷爷是从新安江村落搬来的移民(1969年,新安江移民迁入),住在这儿已经几十年了,“现在生活都好起来,村委会把我们的农田收上去,每年还能拿到钱,生活变清闲了。”
走访结束后,该实践团在党总支书记褚鑫鑫的带领下,参观了移沿山村的新农村建设展示馆,对村庄环境的改善、文娱活动的推广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重建房屋、治理水道、建设休闲场所,2005年,该村成立了移沿山稻穗龙队、腰鼓队、武术队等文化团队,定期组织表演,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跳舞经常有的啊,我路过那个广场的时候就会停下来看看。”何益敏爷爷说。
移沿山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模范山村,该村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支持新农业、湿地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切实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同时,该村以经济和文化的相互关系为基点,用经济带动文化,开展文娱活动、宣传教育,使村民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湖州学院人文学院的学生团队——吴兴美丽乡村青年实践团,通过此次下乡活动,近距离地接触到了乡村建设的前沿阵地,对乡村振兴的落地实施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同时以拍摄视频、走访等方式,宣传了移沿山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湖州学院吴兴美丽乡村青年实践团 吴佳婷
2021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