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艳玲
在农村,有一种关系叫左邻、右舍、前对门。不是朋友,却互相牵挂;不是一家人,却朝夕相处;不是亲人,却守望相助。
我的左邻是奇葩
01
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地里的重活干不动以后,就在家门口开了一片地,种一些季节菜。用母亲的话说就是既省钱又吃个新鲜。
闲来无事,母亲就在菜园边转悠,浇浇水,拔拔草,不大的菜园竟也一派生机。韭菜绿油油,茄子紫盈盈,西红柿红艳艳,五颜六色,轮番上阵,好不热闹。连过路的人都被惹得驻足观赏评论。每每这时,我的左邻就会凑上前来附和路人一起赞赏母亲的菜园。
附和完了,对母亲说:“婶,我今中午想吃一碗汤面,把你的韭菜叫我割一撮炒个葱花哨子,你看咋样?”母亲就会用手一指窗台说:“窗台上有小刀,自已看着割。”我的左邻就会毫不客气地取过小刀割下一大把,足够十个人吃的。
这样的场景每几天就会上演一次,只不过每一次要的东西不一样,有时是两个茄子,有时是一个西红柿,有时是一条丝瓜。
02
对于母亲的慷慨大方,我有些不解。母亲总是笑笑说:“你又不是天天在家,我一个人又吃不完,她家人多,想吃就吃呗,乡里乡亲的,又值不了几个钱。有时她也过来跟我一起拔草,浇水,也不算白吃。”
想想也是,可心里就是不喜欢爱占便宜的人。不过很快我就把她抛在了脑后,因为另外一件事带给我的震惊、远远超过了左邻巧占便宜带给我的冲击。
有一天,我发现菜园丢了两个青番茄。因为那段时间突然爱上了番茄炒辣椒,所以下班回来会下意识地瞥两眼那株番茄,长了几个番茄也就一清二楚。本来那天晚上睡觉前就想把番茄摘了,又想明天更新鲜。谁知早上起来发现不见了。我不敢相信发生这样的事。要知道,在农村一块钱能买五六个青番茄呢!是谁这么不值钱呢?做这种事?
03
母亲把洗好的黄瓜递给我:“丢了就丢了呗。”又指指案板上的一堆蔬菜,“你看,这哪吃得完,我反正是要送人的。”
母亲的无所谓真是让人恼火,我几乎是提高了声音:“这哪能一样呢?”母亲不与我辩论,倒催着我去上班。
下午回来吃饭,桌上竟然有两样菜,其中一样竟是番茄炒辣椒。这是怎么回事?母亲从来都是炒一样菜,而且自从患了咽炎早已不吃辣椒了。怎么回事,今天?
母亲说是左邻送的。左邻?难道?我被电击一样,难以置信地看着母亲。母亲点点头。
04
“妈,原来你早就知道是她呀!”我心中的震惊无法平复,转而生母亲的气,“你怎么能这么由着她这样做呢?这是什么人呀,明吃暗拿的,还把菜炒好了给你送过来,这人是不是脑子有病呀?”
母亲竟然一点也不生气,反而笑着说:“她就是这样的人,做事是有些不合常理,不过没什么坏心眼,就是爱占小便宜,你别太往心里去。”
母亲的宽容大度真是让我无语。母亲开导我说:“你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件事,虽然她没吭声把东西拿走了,但她把炒好的菜又送了一些给我们,你就当是合伙,也没什么不好,我们出菜,她出力还添油盐,咱连手都不用动,就能吃现成的,岂不是占便宜了。”哈,我们还占了别人的便宜。我真是服了老妈。
05
我气极反笑,取笑老妈一句:“妈,你现在的境界是越来越高了。”
“你也要学着别把什么都放在心上才行。”母亲不失时机地开导我,把菜推到我面前,“你尝尝,闻着还挺香,吃起来味道应该不错。”
我这次是彻底无语了。
我无法理解左邻的行事风格,因此做不到像母亲那样宽容,对她就有些刻意疏远。
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她的电话,她在电话里说:“今中午你妈心脏不舒服,我让你哥(她老公)把你妈送去医院了,你哥来电话说没大碍了,吊两天针就好了,你不用着急,我让你哥先照看着,你下班了去医院就行。”
我心里一热,鼻头一酸,泪水夺眶而出。
我的右舍是一股清新的风
06
我的右舍住着一对老年夫妇。她们不是房子真正的主人,是房子的租户。
老两口都是退休工人,有儿有女,城里有房。但觉得城里太闹,就租住在了这里。一住都快五年了。
老夫妇每天都早起锻炼身体,一个练太极,一个跑步。刚开始,练太极的老先生吸引了无数的目光,可是老太太却受到了不少的非议。农村人谁还专门早起锻练呀,每天干活不就是最好的锻炼吗?村里人觉得老太太矫情。
但后来电视上有一档与健康有关的节目说劳动不等于锻练,劳动的结果是累,而锻炼的结果是精神焕发。这才消除了人们对老太太的误会,还有一些与时倶进的人也开始锻炼起来。
07
有人感慨,还是人家城里人见多识广。于是老太太成了我们村的风向标。在风向标的指示下,我们村的人学会了跳舞、K歌甚至就近旅游。
老夫妇以他们的见多识广、诲人不倦,很快地融入了我们的农村生活。没事的时候,老太太也喜欢端个小凳子和村人一样,坐在我家门前大树下的露天会场闲聊。话题随兴所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有一天,老太太请大家帮忙给她儿子找一个看孩子的保姆,工资一千五,管吃管住。老太太此言一出,会场立刻炸开了锅。
“雇外人?你怎么不自已看孙子呀?”村里人都是自已带孙子,找人看孩子从未想过。
08
老太太摇摇头说没时间呀!
老太太的确是很忙,锻炼、逛街、跳舞、浇花、看书、同学朋友聚会,生活充实的“一塌糊涂”,没有一点空闲,有了一点空闲,还要休息一下,为明天的生活储备体力呢。
“你不看孙子,就不怕老了儿子不管你?”
老太太微笑着,神情淡然:“抚养照顾孩子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不是我的。让他们亲自养育孩子,他们才会知道我当年养育他的不容易,明白我的不易,也就不会不管我。”
……
老太太到底是城里来的人,见过大世面,面对众人的轮番轰炸,始终面带微笑,从容自如。
09
老太太再次成为村子的焦点人物。田间地头、茶余饭后,到处都是人们的猜测声、议论声,甚至有人断言老太太会有后悔的一天。这不是农村人的险恶和歹毒,而是在农村人的眼里,帮儿子照看孩子从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而老太太的行为无异于离经叛道。
然而不久之后发生在我村一位老人身上的不幸,像一面镜子,无声地提醒着村人习以为常的错误。
村里的一个老人,帮儿子看了两个孩子,现在孩子上学住校了,媳妇就指桑骂槐地把老人赶到了许久都没住人的老屋,儿子对此却不闻不问。
现实,冷静、睿智而深邃,它用事实告诉人们:父母对儿女不只是付出就够了,还要让孩子知道并休验你曾经的付出,这样他们才会去感恩并自然去爱为他付出的人,也就不会长成无情无义的人。
10
再见到老太太,村人的眼里多了一份敬重、羡慕。老太太的生活依旧充实而自由,村人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还是以前的样子,然而有些东西确实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
比如村东头的孩子陪着妈妈一起拔掉菜园的草来换取零用钱;比如一个七岁的孩子放学回来就守在左脚骨折的妈妈身边,一会问吃不吃,一会问喝不喝;比如四十岁的琴姐拒绝了二十三岁的儿子换手机的要求,想要自已挣钱去;比如一直赋闲在家的平姐也去超市打工了,说是要攒养老金……
有一天连老妈也说:“你的工资要有个计划,不要老是随便花,剩下多少算多少,该攒养老金了,手里有钱,儿子能靠就靠,靠不住自已养活自已。”嘻嘻,看来老妈也被洗脑了。
我的前对门是食神
11
我今晌吃得是蒸饺,你吃的啥?
我今晌吃得是搅团,你吃的啥?
我今晌吃得是脍饼,你吃的啥?
……
没错,说话的正是我家前对门——闻名全村的超级吃货。
见面就说吃,是她的旗帜。
三句必说吃,是她的风格。
吃遍天下美食,是她的人生理想。
在没有进入她的厨房之前,我对她的贪吃很不以为然。因为我也爱吃,只不过没有像她一样整天挂在嘴上而已。直到一次偶然进入她的厨房,才知道她的境界,我早已望尘莫及。
我去的时候,她正在包饺子,听《风筝误》,一袭淡紫白花及踝长裙,哪里还有家庭煮妇的样子!忍不住调侃道:“哟,边做饭边听歌,你这日子过得还蛮有情调的嘛。”
12
她得意地扬眉俏笑,“那当然了,你听我这歌怎么样?”
“我就是被你这歌吸引来的。”
“哟,没想到我这欣赏水平都达到老师的级别了(我是老师)。”她说笑一句,麻利地把饺子倒进锅里,说,“今晌午是酸菜饺子,尝尝,我保证你一吃难忘。”
“酸菜的?酸菜也能吃饺子呀?你这花样还真够多的,”我笑道,“我看你这天天都不重样呀?”
“那当然了,吃就一定要营养均衡。”说着用手一指墙壁,“看看,我的食谱,半个月不重样,营养丰富又均衡。”
13
食谱?我满腹狐疑地走到西墙壁前。天哪!满满两大张,全是菜谱。冷的热的,吃的喝的,荤的素的,两个字,齐全。这是要开餐厅的节奏呀!
“是不是有点佩服我呀?”她玩笑一句,盛了两个饺子给我,“尝尝我的手艺。”
咬一口,酸菜清爽利口,猪肉肥而不腻。“真香呀!比饭店的厨师做得还好。”我发自内心地赞叹,要不是刚吃过饭,恐怕要讨饭吃了。
“一般一般,全国第三。”她幽默一句,大笑。我也忍不住被她的得意逗笑了。
14
吃掉剩下的一个,终于没扛住它的诱惑,忍不住讨教:“这么好吃的东西,教教我,难不难呀?”
“ 简单的跟O一样。”她热情地说,示意我坐下,“一点都不难,我一说你就会了。先用温水把面和好,揉匀,放着让它苏醒半个小时,然后给剁好的肉馅里加入一些葱花和一些姜蓉,肉要肥一点,如果喜欢吃姜也可以多放一点,再按你的饮食习惯放入酱油、花椒粉、清油,然后搅拌,搅拌的时候要注意,只能朝一个方向搅拌,把肉馅搅上劲。再把酸菜用清水冲一下,然后将水挤干剁碎备用,和之前的肉馅搅在一起,放一点盐依然朝一个方向搅动就好了。”
天哪!就这还简单呀!我听得瞪大了眼睛,这吃一顿饭也太麻烦了吧!
15
“这怎么能叫麻烦呢?”她激动起来,“我觉得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做饭了,你想想,厨房就是你的地盘,你的天下,你就是老大。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谁都不能对你指手画脚,全是你一个人说了算,多好。还有,放上音乐,听着音乐做事情,再美妙不过了。你说是不是?”
我张着嘴不由自主地点点头,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爱吃是人的天性,会吃是人的智慧,如果能从吃这件事上获得快乐和幸福,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了。我的对门早已不是吃货的级别,而是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