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笔记质量来衡量读一本书的质量,那此次的短篇小说,恐怕实在不尽如人意。正如预想的那样,自己每读完一篇,感觉除了体验作者搭建的情境与联想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表面的东西外,对作品本身想表达的东西反而不多,写字的欲望也就没那么强烈。对比之下,以往读中篇或长篇时,可能因为有足够的空间地界,眼睛所过之处,总会有能“撩”起心中契合点的文字,并在不断阅读中,不断修正、不断强化。一部作品读完,思想上的余音依然缭绕。之后落在纸上的所有相关文字,一定如喷薄而出的泉水,透彻而轻快。
王安忆说,“好的短篇小说就是精灵,它们极具弹性,就像物理范畴中的软物质。它们的活力并不决定于量的的多少,而在于内部的结构。”这是一个极好的比喻。但却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若要读懂一篇好的小说,确实需要一定的眼力和功力。之前就已说过,我其实是个蛮散漫的人,做人如此,读书更是不求甚解的那种。以一个舒服的姿态去读一本自认为适合自己的书,这本身就充满变数。从这个“怪癖”讲,读长篇时,确如赴一场约会,见一个人,可能刚开始不以为然甚至拒之千里,但阅读中你总能发现你所钦羡的美、所能引起的共鸣,暗藏在身体某处的基因被激发的那刻,也就有了读下去的动力。反观短篇,随意自在地开始,在文字里渐渐慢慢熟悉,却在毫无防备时戛然而止,丝毫不留给你互动培养的时间。在看过的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作品集里,好多作品刚上来就真的以为是在写景,是在对话,即使有明显的情节冲突,也丝毫意识不到书再翻一页就没有了,《白象似的群山》,《大双心河》还有《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杀手》,尤其是刚看完的《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原本以为都会有更进一步的描写。所以,最大的感受是,这次的阅读计划,好多的自以为是。
“在逼仄空间里,短篇一旦开头就必要规划妥当,不能在途中作无谓的消磨。”无论篇幅大小,都像在讲一个故事。在紧密的布局里,好的短篇必然要计较着每个字。你需小心地留神与提防,某句话或是某个景,都有可能成为激活文章主旨的密钥。这时我在想,喜欢读短篇的人一定精力充沛、理性专注,他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可以说,能享受着作者精雕细琢后的每个字。他们的人生活一定是紧凑而高效的,读短篇所获得的快感,已足以慰藉喧嚣充斥下的那颗浮躁心灵。
爱读书,源于它能不断地让我们发现自己,校正自己,抚慰自己。坦白来讲,至少在当下,我还是不太适应短篇,自己的读书,更多时候是在“以静养静”,文火慢炖似的开始,依赖着文字自我静养,然后再读更多的字。但,短篇确实是一个值得接触的方向。相信它会是一位及时的伴侣,在你需要的时候,立马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