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分析了三种没考好的情况,得出不会写的原因是基础不过关、题型积累不够、训练量不够,粗心是基础不牢固、习惯了走神或潦草、考试心态差;没写完是基础不牢固、习惯了拖拉犹豫。
今天我们分析一下不同分数段应该如何去提分。
一般情况下,除非特别难或者特别容易的情况下,一张考卷的分数是能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的。特注,考试分数不能掺水份。
如果考试在60分以下,毋容置疑,首先是态度问题,没有所谓的智商问题,只要还在正常学校上学大家的智商就没有什么差别。什么是态度问题?不愿意学,认为学习没有用,谈恋爱,打游戏去了,讨厌老师,讨厌父母等等。还有一个最大原因,就是学不懂了,直接放弃了,这是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忽视的一个地方。曾几何时,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因为某一个未知的原因,老师讲的知识点没听见或者没听懂,然后导致后面的内容都听不懂了,听不懂就考不好,考不好就更不想听,不想听就更不懂,然后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反映到试卷上就是不及格。例如小学生的时候,99乘法表把7x8记成52,以至于到后面只要算这个数就犯错(例子有点极端了啊。。。),举初中的栗子,初一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移项变号,但是当时没听课或者睡过去了,以后只要遇到解方程的题就都会犯错,包括初一下要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初三要学的一元二次方程都会出现不会解。还有一个最典型的栗子,就是一次函数没整明白,然后二次函数更不明白了,然后期末试卷整个只要涉及函数,只能靠蒙了,中考试卷20%涉及函数的题也就不会做了。
如果考试在60-90分这个分数段上,那就是基础问题,教科书中的知识点没有理解深刻,俗话说断片了,有些东西记得,有些东西就不太熟了,有时候记得,有时候不记得。例如倒数是什么意思,乘方的运算规则,去绝对值的方法等。这个分数段的学生不需要补习其他地方,只需要下功夫在教科书上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定理即可,把教科书上的题好好做一做,可以多做几遍,或者买一本简单的练习书。
如果考试在90-110分这个分数段,那就是习惯和题型的问题,这个分数段对书本的基础知识差不多都掌握了,但是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例如粗心,拖拉等,还有就是做的题不够,没有总结一些题型,他们需要做的就是下功夫练习一些题型,建议可以买一本典中点做针对性训练。
如果考试在110以上,但是还没有拿到满分,这个时候比拼的就是综合实力,必须经过大量的训练,而且是高效的训练才可以。关键点还是多掌握模型,什么是模型?就是一些教科书上没有但是解题过程中涉及的中间结论,尤其是面对难题,压轴题,这样复合了多个知识点和知识模块的题,如果头脑中没有各种题型,是很难在标准时间内解答出来的,例如几何题中有一个构造法,重要的就是构造各种基本图形,中线,角平分线,垂线,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其中中线有4个模型,角平分线有4个模型,三角形有6大模型,大模型下各有若干小模型。经典题型:找规律题,最短路径题。函数题更是变化多,动点题衍生出来的交点存在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三大图形变换题。这都是期中期末以及中考常考的压轴题。
最后加一句,忘记从哪里看到了的,但是挺有道理的,成功有方法但是没有捷径,同样学习要取得好成绩有方法但是没有捷径。
不同的分数段,他的提分方法是不同的,不能盲目去学习。不过有一个东西却是所有孩子都需要培养的,那就是好习惯。优秀的孩子都有优秀的习惯,什么样的习惯才会是优秀的习惯呢?又该如何培养好习惯呢?下次尝试分析一下。
我叫夏易,是一名认真的初中数学辅导老师,希望以后每周能写一篇自己的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