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作品的高贵气质来源于建筑家和构造家的高贵气质。
“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无论是卢浮宫金字塔还他故乡的苏州博物馆,光与空间的结合让他的作品空间变化万端,他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也因此,他从不阐释作品的理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贝聿铭长达 60 载的职业生涯与 20 世纪中到晚期的建筑史的多个关键时期紧密相连,也与社会、文化、地缘政治等现象互为关系。如今,贝聿铭最为著名的建筑设计作品莫过于巴黎的卢浮宫金字塔,而事实上,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从法国到卡塔尔,途经中国和美国,这位“让光线来做设计”的建筑师以建材为纸、以光影为笔,在现代主义建筑史中折射出非凡的光辉。
我不能准确说出是什么时候知道贝聿铭的名字,但从知道他的时候开始,我心中仰慕的大师。在世界建筑界,贝聿铭的名字是和 20 世纪的建筑史联在一起的,他取得的成就,不知道激励了多少中国人和华人去从事建筑事业,总之,贝聿铭的智慧和杰出成就为华人带来尊严。
世上关于贝聿铭的书,无论是访谈还是对他的建筑设计作品进行分析,以及贝聿铭谈贝聿铭的类型实在很多,然而这篇文章不属于那些范畴,而是通过一些笔者所具体接触的贝聿铭,来向读者介绍一些大师不被人们所知道的鲜为人知的小事,然而这些小事,却可以看到贝聿铭的为人和人品,也正是这些小事成为关于贝老的佳话。
重要的就是不重要的,不重要的就是重要的——苏州博物馆是“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先生为家乡操刀设计的封山之作,他将自己毕生的美学沉澱与对家乡的全部情感融汇贯通在这座建筑里,把传统重新创造出来了,堪称古典与现代结合的经典范例,充分体现了中式山水园林的几何之美与意境之美……苏州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件非凡的艺术品,馆内的展览与珍藏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一直以来,贝聿铭始终在探索,如何能够使中国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对接,走一条既融合了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特征,不是简单的仿古复古的新的路线。
苏州博物馆体现“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追求“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
贝聿铭在2012年出版的全集自序里曾经这样说过:
“我最感兴趣的,一直是公共项目,而我认为最好的公共项目,就是博物馆,因为它是一切事物的总结。……博物馆一直都是我的主题,不停地提醒着我,艺术、历史和建筑确实是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的。”
虽然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已经收官,但是这样精妙的光影游戏依然不会断绝。我们有理由期待,继承并发扬了父亲理念的贝氏建筑事务所,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