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黄直录第二篇原文见图:
先生说:圣贤不是没有功业和气节,只是他们能够遵循这个天理,这就是道。圣贤不是因为功业气节而闻名天下。“'发愤忘食’,因为圣人的志向就是这样,从来就没有终止的时候。'乐以忘忧’,因为圣人的道就是这样,从来就没有忧郁的时候。只怕不能用得与不得来阐释了。”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管是用在工作上还是用在学习上,自古以来就是被人们所称颂的一种态度。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在今天早已是无价之宝,而这全部离不开他从小就开始刻苦练习。
王羲之小时候练字十分刻苦。 一天,王羲之在家里练字,他写了许多“之”字,可就是写不好。母亲叫他去吃饭,他就顺手拿了一个馒头和一碟酱回书房继续练字,写了几个字还是觉得不好,王羲之就停了下来。
他一边继续研究字,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馒头,不时还蘸一点酱。
一会儿,母亲走了进来,她看见王羲之的样子,吃惊地说:“天啊!你在干什么?”原来王羲之研究字太入迷了,把馒头蘸上墨就吃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十分高兴,因为他后来终于把“之”字写活了。
无独有偶,这样的故事后面也还有!
清代著名画师高桐轩的肖像画和年画在画苑中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画的年画受到广大群众和儿童的喜爱。
而他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有一年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吃饺子。当家里人将刚出锅的热腾腾的饺子给高桐轩送去的时候,只见他正在全神贯注地对着一本画品论著读得入神,家人不敢惊动他,就将一盘饺子和一碗醋悄悄地放在他的画案上。
高桐轩见桌上热气腾腾的蒸饺,就用手抓着吃起来,他一边吃,一边仍目不转睛地看书。
等到他把饺子吃完,家人进画室收拾盘子时,发现碗里的醋一点儿也没动过,再看高桐轩嘴边全是朱墨,可是他自己却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原来高桐轩看书入了迷,竟将圈文断句用的朱墨当作醋蘸着饺子吃了。
后人常用蘸墨而食的故事来赞誉王羲之和高铜轩在学习时专心致志的状态,简直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现在人们用这些故事来鞭策学习工作中的人要能够具备这种专注的精神,号召大家都要向他们学习。
网络上一直在热议一个话题“9.9.6”。
2016年9月1日,一家知名网络公司,人力资源部以口头通知,要求员工实行"9.9.6"工作制,不能请假,并且没有任何补贴和加班费。消息一出,不少公司职员通过社交媒体表达了不满。
2019年1月下旬,杭州某公司,在公司会议上宣布,今后将实行“9.9.6”工作制,即每天早9点半到岗,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遇到紧急项目时,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时间可能会更久。
随后很多互联网头部公司都被爆出员工工作时间长,经常加班的现象。一时间让大家明白,所有大公司的光鲜亮丽下都隐藏着这种“废寝忘食”的工作状态。
有人在控诉着这种工作方式,控诉的理由是,这样的工作已经让人完全的丧失了自我,没有了生活乐趣,工作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
也有人在倡导着这种工作方式,因为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起点,如果你想比别人拥有的更多,想比别人更有成就,想比别人跑得更快、更远,你如果不是比别人干的活更多就是比别人干活的时间更久。天道酬勤,这是想赢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仔细想想,其实两边都对。而且这样的道理谁都懂,可是为什么不同人会出现不同的态度呢?
看了今天王阳明的那句话“发愤忘食是圣人之志如此,真无有已时。乐以忘忧是圣人之道如此,真无有戚时。恐不必云得不得也”瞬间也就明白了。
普通人的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付出一分收获一分,没有特别高的追求,他们享受的是世间最平凡的烟火生活,按部就班即是最好的生活方式,简单快乐。你硬要打破这种规律,你就是最不人道的破坏。
而另一种人,他们生来就痴迷追逐梦想,他们心中始终有一团火在燃烧,为了他们心中的梦想,他们身上始终有不会熄灭的激情和热忱,这股力量能够让他们忘了与梦想无关的一切,始终关注在他们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上面。
专心搞科研的人,可以吃睡都在实验室,沉醉在研究里时候,他们可以没有社交,没有娱乐,只有他们的科研目标是否能够完成,他们的喜乐悲欢只有实验的成功与否能够决定。几点上班,几点下班,几天休息,有没有节假日都已经没有了概念,只要实验成功,别的都不重要。
创业拼搏中的人,可以24小时都待命,只要有单签,他们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决定他们心情的只有成交。不管你什么时候说想和他沟通一下方案,哪怕他饿了一天刚端起碗吃饭,他也能立刻放下跟你谈。只要你说现在可以去收款,哪怕他累了一天刚躺下,他也能立刻爬起来去到你眼前。只要业务做成,别的都不重要。
这世间能有多少人是像王羲之那样成为书圣,像高桐轩那样成为一代名家呢?别说成为圣人,名家就说成为优秀一点的人也只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的。如此我们也不难理解,差别在哪里了。
这些人,他们是特意要显示出自己的刻苦和勤奋吗?不是!他们根本无暇去想这些问题,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就是他们的生活常态,不要说“996”,就算是全年无休,随时上岗,他们都无怨无悔,乐此不疲。
或许在激励他人的时候,这些人的故事都可做为一种励志的案例来借鉴,用来刺激人的行为和鼓舞人心。
但是,我们要更清楚的意识到,他们之所以会具备这样的品行,并非刻意作做,也不是勉强而为,更不是在他人的命令或制度的要求下表现出来的,一切只是真情流露,自然而然的发生的。
学或许可以学,但,是不是发自内心的状态,在去到极限的时候马上就可以看出来分别。
这或许就是王阳明口中的“良知”,良知在心中,一切言行皆由良知而发,心外无物,是以满足了内心的追求,即已是生命最大满足,不在乎处于何时、何地、何境,亦不管付出多少努力,多少艰辛。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追求梦想的生活方式。
喜欢随遇而安,安于平凡的人没有错,这是他喜欢的生活方式。废寝忘食,不断折腾的人也没有错,这也是他喜欢的生活方式。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影响你的灵魂层次。
若你安于平凡,你不要去羡慕别人的有无。若你喜欢挑战,你也同样不会在乎得失。
平凡是一种习惯的结果,优秀也是一种习惯的结果,你的习惯决定你的结果。发自内心的就是最真实的,别人不能阻止你的平凡,你也模仿不了别人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