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0日 晴
来学校已经两个月了,第一个月还在暑假,悠哉游哉的就过完了,那时的我打死也想不到第二个月会迎来什么。
研究生二年级,开学,注册,顺理成章,然而在新学期工作安排会议上,导师突然的一句“你不读博吧?”给我接下来的日子来了个大转向。
一直以来我内心都是想继续读书的,虽然也说不上对学术多么热爱,但非常享受现在的生活,因而想要继续探索,但老师“我今年没有带博士的打算”给了我当头一棒。事情太突然,没有给我时间反应,也没有给我回旋的余地,就这么平地一声雷,把我震懵了。
从老师办公室出来之后给正在聊天的舍友们发了一句“我要失学了”,脑子里回荡着老师刚刚说的话,“先考虑好要不要继续读博,如果读那就要去找找哪个老师还有名额,尽快转过去吧”。
听起来是很简单的安排,但困难重重,研究生阶段基本上每个老师的研究方向都是不一样的,换老师意味着某些甚至全部要重新开始学习,研二的年级去干研一的事情,而且21年的博士名额大多老师都已经确定给了本科直博或者普博,这时候还有名额的老师少之又少,最重要的,凭我一己之力自己去找老师接收一个半路转来的学生几乎更是不可能了。
能哭出来真是件幸福的事情,很多时候只是情绪的积累,大哭一顿就好了,当你哭不出来的时候,才是最难受的时候。
我就是。
焦虑、烦躁、不安……各种情绪环绕,和男朋友和闺蜜和爸妈商量着到底还要不要读博,要不要考虑先读完硕士出国读个博等等方案,好在旁观者清,两个文科生闺蜜在适当地安慰了我的情绪之后引导着我明确了下一步的安排,“老师不会不管你,他肯定要对你负责任的,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老师听”。
两天后,老师办公室,表达了自己继续读博的意愿,并首先希望自己可以转到同一大课题组另一老师那边,这样不需要学太多的新东西,基础还能跟得上。没想到的是老师当即去敲开了新老师的门说明了我的情况,一个小时内我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进入了新老师课题组。
最好的安排,而且,顺顺利利。剩下的都是小事情了,我又有学上了。
九月,告别原来的老师,告别原课题组,旧工作收尾。
九月,新学期,新学年,新老师,新同学,新环境适应。
简单两句话,却使我忙碌了一个月。人们往往觉得告别伤感,但其实伤感的是什么呢,大抵是脱离舒适圈的不情愿吧。告别意味着又要打起精神去营造新的圈子,真心相处也好,曲意逢迎也罢,总归是又要新的努力了,打破惰性和舒适,才是真的令人伤感,至少是我这样想。
新的舒适圈在养成了,标志之一就是实验室又开始4399了,咸鱼但舒服呀。
想想人生如此,某一高度舒适久了就会堕落,向上就意味着打破再上新高度重建,我曾经是个乐于尝试和挑战的人,不知疲倦的踮脚去够新高度,现在,我是个怎样的人呢?
我大概,还需要一点时间去思考、去确定。
连着两天和闺蜜们打电话,有点不认识他们口中的那个我了,我得把她找回来了,这是个大工程,先从总结思考开始吧!
好了,写累了,生活永远不能靠笔来记住,用心去体会,用笔记下来的只能是阅尽千帆后的点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