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好好的一个女孩子,偏剪了一个锅盖头,发尾用推子理过,露出青色发根。
厚重、沉闷、压抑,除了在她的发型上,更体现在她的生活里。
每回小姐妹们的聚会,她不是说老公今天出差回来,就是女儿需要她陪伴,绕着锅台转,绕着菜市场转。
时不时还跟我们说,她是如何羡慕我们的生活,可以那么轻松自在。
听到这些话,我只能无奈的笑,这样的生活谁逼你过了?这不就是你精心挑选后的结果吗?
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女性。
她们渴望自由,又甘愿活在牢笼中,仿佛那才是她们的栖息地,半点不敢远离,生怕走出去就回不来了。
随手翻翻八卦娱乐社会新闻影视剧集,不难看到放弃事业回归家庭的罗子君们被曝老公出轨,最终回到工作中做出一番事业。
罗子君们蠢吗?
蠢,不然为何放弃事业,把自己的前半生套牢在家庭里,落得如此下场。
不蠢,不然为何回归职场,能够拼出一方天地,且养育出优秀的孩子。
自从朋友结婚后,朋友圈的动态分成三种。第一种,孩子参加什么活动;第二种,如何养育孩子;第三种,夫妻问题如何解决。
罗子君们不知道夫妻关系质量影响亲子关系质量吗?不知道女人经济要独立吗?不知道不能放弃事业吗?
知道,但是做不到。
另一个朋友L生了二胎后,回归家庭。当年存下的钱,没有拿去给孩子早教,反而给自己报了好几个兴趣班。
我约她吃饭先得预约,周一日式插花,周二拼布,周三素描,周四心理咨询,吃饭聚会得等周五。
我好奇她家两个孩子,就不用陪伴孩子吗?
她笑着反问,难道有两个孩子,就不用陪伴自己吗?
周一到周三出去学手艺,L回家后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玩,和孩子之间话题更丰富,不用紧紧盯着孩子学习。
孩子和L一起,都是轻松自在的玩耍聊天,没有一般家长的紧逼盯人,亲子关系的质量自然不成问题。
周四去做咨询,能够让L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有一个人能够陪伴倾听她,让她能够清除内在的垃圾,空出更多的地方留给重要的家人。
我和朋友说起L这般滋润的生活,大家纷纷表示就应该这样爱自己,慷慨激昂过后,又走入菜市场继续以往的生活。
我们离好生活并不遥远,为何就不能选择好生活,让自己舒坦呢?
大多数人把“没办法”“过几年就好”“忍忍吧”“都已经这样了”挂在嘴边,实际上只是害怕改变。
“怕”和父母不同。
父母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女性从女孩成为女人,要改变要突破需要极大的勇气。她们需要突破自己在潜意识中对父母生活方式的认同,改变对于她们来说意味着不认同。
虽然已经离开童年,得到父母的祝福离开以往的生活,但是内心深处对于父母的敬畏,让她们无法承受改变可能会出现的风险。
这个风险既是父母对她们现在生活方式的不认同。这个不认同对于她们来说,等同于背叛父母,失去父母的爱。
“怕”和主流价值观不同。
社会鼓吹什么价值观,看最近流行的影视剧就知道。在《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离婚前,天天脑子里想的就是如何守住婚姻;罗子君离婚后,靠闺蜜的男友/前男友过上好日子。
罗子君们能独立吗?罗子君们敢独立吗?再看看《撒娇女人最好命》,从片面就已经透露出深深恶意,如果你不会撒娇,连老天都不帮你。
怕不怕?怕!人需要归属感,当自己持有与社会群体不一致的价值观时,有被打上“异类”标签的风险,即使不一致也只能放在心里,私下抱团互相安慰,不敢活出来。
恐惧是什么?
恐惧只是一只受困的小兽,期待与你进行一场走心的沟通。它的出现是来告诉你,有一些滑稽可笑的信念、想法、念头被你紧紧抓住信以为真。
你能做的只是试着去陪伴自己,试着让这些感受、想法、念头浮现出来,不加以修饰,不予以否定,试着不去抗拒它们,让它们诉说它的故事。
如果你自己无法面对恐惧、焦虑、内疚等情绪,可以在心理医生的陪伴下,在身体上做一些深层释放。借由身体工作,将埋藏着的恐惧、焦虑、内疚释放出来。之后,你能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对于陌山的文章,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评论或者简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