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徒
【不瞒你说,我想找个伴儿】
01
我是个喜欢宅着的人。
——毫不夸张的说,是骨灰级宅女。小时候看《神雕侠侣》的时候就在想,哪里有这样一个远离尘世的古墓,我也想去待着。
就这么待上个十年,二十年,每天在里面养养蜜蜂、练练武功、弹弹琴、睡睡绳子,这一生也就这么过去了。
不是丧,只是觉得这未尝不是另一种生活方式。
02
生活是什么?
——是钱、是权、是名;是离去、是归来;是热闹、是冷清;是不得到、是已失去。
但我希望这些精彩与狼狈,雀跃与辛酸,能和有意思的人一起分享。
如果没有,自己看看也挺好。
小时候,以为能一起上下学,一起打雪仗,一起分享关于暗恋的小秘密,就算有了伙伴,有了盟友。
面对着看不过眼的女生,也能骄傲地抬起头颅说声——呵,姐可是有团伙儿的人。
毕竟,一个人独来独往,多孤单呀!而且,弓着背,扛着重重的书包,面对夕阳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像个可怜的二傻子。
但等到长大了,却渐渐迷茫了。
怎么交换了秘密,共用了一双拖鞋,合伙儿把渣男骂了个狗血淋头,都还算不得是死党呢?
或许是我的吝啬让你不满,或许是你的蛮横使我不悦,又或许是三个人的友谊,我不配拥有姓名。
总而言之,是好了又崩,崩了又好,和好了却不一定如初。
是朋友变了么?不,是岁月变了。
——岁月的河那么长,那么长。
小时候的我们心思单纯,站在河岸的上游,一起泡在清水里,打打闹闹,就能把生活翻个底儿朝天。
没有别的事儿,只有简单的没写完作业、没抢到雪糕、没买到玩具的烦恼。
可长大了,就不一样了。中游的河水湍急汹涌,有时还带些浑浊。我们才刚起步的双脚,扎在河水里竟险些要摔倒。
于是,心思便多了起来,不再只是个安于玩乐的傻白甜,而是开始在努力前进中,学会思考。
比如,开始建立三观,开始懂得取舍;开始对不平事发表看法;开始发现在一起并不意味着能说得来;开始对世界、对生命有了另一层审视。
接着,开始感到孤独。
03
有人应对孤独的方式简单粗暴,就是把自己置身于人群中,沾点人群的热乎气儿,好让自己看起来是积极阳光的。
还有的人,比较被动。谁向他靠拢,他就亲近谁。不会主动选择,也不会主动离开。
也有一些人,聪明睿智。早就拿着放大镜把自己了解透了,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一目了然。不用虚与委蛇,也不用强行融入,而是待在一个让自己感到舒适的圈子里,尽情做着自己。
——嗯,我想这已经很好了。起码,这些人的孤独都不外露。
不像一些个独来独往,一直漂泊着的灵魂那样。看起来与环境格格不入,甚至叫人有些心疼。
但别怕,这些人的内心往往是强大的。他们把自己的灵魂看得高贵无比,绝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向人群谄媚。
就像《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那样。人到中年,义无反顾放弃稳定的家庭和收入,独自一人奔赴异国他乡去追求绘画的理想。
纵使世上千千万万的人都不理解他,又或者,有千千万万的人理解他又如何。他只坚定和遵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仅此而已。
所以,即便到了最后,他身患重病、双目失明,我仍然觉得他在死去的时候是快乐的、满足的。因为,他穷极一生终于创作出了自己想要的画作,把内心燃烧了数年的热血一股脑尽情释放。那一刻,我想他并不孤独,甚至有些High爆了。
这样的人值得尊重,也值得敬佩。因为他们不怕寂寞、不随波逐流,愿意静下来跟自己的心灵对话。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倡导世人都去做苦行僧,都去做思想者,都非要把自己囚禁起来,给自己找点苦头才算境界。
而是希望我们在拼命赶路的同时,也能低头看下自己的内心。然后选一个聊得来的、有趣合拍的小伙伴一起上路,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有时,树没变,花没变,河水没变,朝阳没变,但你却更爱它们了。
也许是因为身边的人变了。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