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艺术》书的结构像十万个为什么,将生活中不经意的一些小事用科学的眼光去剖析,嗯,每一章就是一小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联系并没有很紧,但是让人读后有种“奥,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就说我怎么会做那样的事”的感觉。但在这里挑根刺,这书翻译的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有的章节,读后完全不知道要表达什么,衰。。。
由于拆书活动(其实是因为懒),本周就读完18-34章17个小知识点。读完后我做了个测试,就是合上书,对着每个知识点的名字,测试自己是否还记得起来每个知识点要表达的意思。结果:共17个知识点,自己能记起来的有14个:回归均值、公地悲剧、结果偏误、选择的悖论、禀赋效应、奇迹、团体迷思、零风险偏误、稀少性偏误、忽视基本概率、赌徒谬误、锚定效应、规避损失、社会性懈怠;记不起来的是:讨喜偏误、忽视概率偏误、归纳法。经过整理之后发现,记不起来就是不懂,再让我看看还是不理解,求赐教。
按照产品的几个阶段:需求分析(调研)、产品定义及设计、项目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s:产品宣介、产品市场两个阶段我在这里没有分析)将以上17个知识点归到相应的阶段里面。就是看看在产品的这几个阶段分别用到了17个知识点的哪些。看图:
接下每个阶段挑比较重要的影响点讲述下:
在需求阶段,比较重要的是结果偏误、选择的悖论、团体迷思。结果偏误主要强调勿以结果论英雄,不要简单的以结果来做判断,要深挖结果背后哪些不知道的影响因素。团体的迷思涉及的是共识有时候是危险的,这个在生活中再常见不过了,当大众意识形成一种潮流,比如单身有罪(举例子而已。。),就算有人知道这是不对的,但由于团体的权威与人数庞大,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最常见为平时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所以无论何时,在讨论生死攸关问题时,不要盲目,一定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我们也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多听听不同的意见。
而产品的定义及设计阶段,比较重要的是选择的悖论、讨喜偏误、零风险偏误。选择的悖论放在这是最贴切的,选择更多了其实让我们能选的更少了。这个知识点在产品交互设计上非常值得深挖,你给用户的选择更多,从另一个侧面加大了用户选择的难度,但是我们又要强调个性化服务,那么,如何平衡好这个临界点就值得深思了。讨喜偏误指你的行为不理性,是因为你想讨别人喜欢。嗯,我们可以反过来看,我们要用户的行为“不理性”(即接受我们的思路),我们就去讨用户喜欢吧。这也是营销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众多企业会非常注重品牌忠诚度,而众多游戏动漫甚至网剧也能开开心心去靠周边产品盈利了。在人际中这一条也适用,让别人喜欢你,基本上事就成了一大半。
项目管理阶段影响的点就太多了,除了上面讨论到的点,这里重点讨论下社会懈怠。有首儿歌是“一个和尚打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嗯,用这个儿歌解释这个知识点是非常到位的。一个人的时候付出是100%,两个人的时候单个人的付出是50%,随着人数的增多,单个人的付出会下降。但是,不会下降到0%,因为这样会被踢出局。这个付出比率下降到一定比率就不会下降了,所以要合理控制团队的社会惰性,通过尽可能的激励团队内的每一个人积极付出来缓解团队的这个弊病。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比较影响比较大的是零风险偏误和忽视概率偏误。可能产品后期会有收集用户反馈,不断解决产品存在的问题,但这里涉及到先解决哪些产品问题,因为产品可能问题较多,得有重点。有个问题,假如一时间智能解决一个问题:而解决问题A,用户弃用产品的风险会由5%下降到2%,而先解决问题B,用户弃用产品的风险会由1%降为0%,如何做出选择?答案是A。不详细解释。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看数字说话,不要感性。
其实这本书中也有逻辑问题,就像买矛与盾的那个人一样。有个知识点是“奇迹”,讲述的是奇迹其实是必然的,应为它只是小概率事件发生了而已,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实现;另一个是“忽视基本概率”,讲述的是在做决定时,应当考虑基本概率。就是说看看每个选择可能实现的概率大小,比如创业,得考虑创业成功率再做决定。乍一看,这两个点一个让我们慢慢鸡血去奋斗,另一个让我们好好看清现实,挺矛盾的。可能也是体现辩证看问题的思想吧。
1206日的读书会的每个小伙伴的分享也的确是惊讶的,从分享会上我自己获得的一些感悟:
1、自己在交流分享的时候过于紧张了,以至于经常结巴还有转身看ppt,而其实ppt上啥都没有。其实也是自己没有充分准备,没有提前准备好分享会所需要讲的内容,并且自己也没有完全放开,后期的集体交流也没有积极参与。
2、大家看书分享各有各的特点,有的看的快一周一本,有的结合实际分享,有的开脑洞分享,大家都很有想法呀。然而发现其实自己对于产品了解的并不深入,所以还要多补课。
3、让我最为感兴趣的是《设计心理学》这本书,听了两位同学的分享后,觉得这本书是实用性的。关于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示能、意符、约束、映射、反馈,这些在生活中都是显而易见的。接下来会仔细研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