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
我知道作文分数的衡定并不代表了作文水平的真实高低。可是每每逢大考之时,我总是与自己的期盼相差甚远,这一点问题我自己不仅早就意识到,更有旁人与我提及且建议。甚至我一直在找寻平衡,不如说是在逃避这个现实的问题。
说真的,我并不想为所谓的要取悦老师的眼球来写出那些我自己都不甘再读的文章,若是文章一板一眼,如镶嵌着的模板一样,那有什么意义?但是我渐渐地意识到,若是我自己在这种细节上较真,于我自己并无益处。只是更让我陷入了一种矛盾的境地:想要脱颖而出,又要在所谓规矩中行走……仍需摸索。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可以反其意而言: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其实对于这个命题有三个角度。
第一从萧伯纳的角度而言,在于“悲剧”和“悲剧的根源”。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所有的得到都是从功利心和欲望角度入手,因为满足膨胀的欲望是无穷的,所以无论是得到还是得不到,都是空虚的,而现实生活中,因为得到的能力比欲望膨胀的速度要小得多,两者的难以调和,更是一种陷入痛苦的境地。
第二从后者的立意来阐述,是改变了对于人生的态度,把立足点从在意结果转变到享受过程,所以无论是得不到时体验追寻的过程还是得到后内心的丰盈,都能够给予人快乐、激情和人生的大美。
第三是从整体思想出发,对于人生的不同态度和理解,对于关注点的不同深浅,便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而从两者思想的深处来看,却是统一的:告诫人们要摆脱占有欲和结果带来的快感,太重视结果,那么所经历的过程便是苦旅,而得到了结果却忽视了过程,同样是痛苦的,而人应从创造的过程追求自我,这样才能收获人生真正的幸福。
◎而我自己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度怀疑自己是否偏题,其实事后自己在梳理思路的时候,发现自己选取的是第一个关于欲望和痛苦的角度,并不算偏题。而真正的原因出自当我在有太多想要说的时候,我不能很好的厘清孰重孰轻,有所选择,而导致了语言繁琐,思维不清晰,或许我自己是看得懂的,而别人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就抓住我思维的核心。
这写作的弊端一直是我的短板,当一个人拥有太多材料和想法的时候,更难的是如何去准确的把握和选择,把思路清晰的文章表达出来,而不是成一团浆糊。
✔自我重修
追寻之于我们的人生意义
—————重新立意和修改之后的考场作文
帕斯卡尔在《人是会思想的苇草》一文中有这样的论断:“人既是伟大的,又是卑贱的。”人的卑贱在于人的当下是残缺而有限的;而人的伟大在于能认识并正视自己的卑贱,并不断超越和创造。所以,这对于我们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人常常因自己的失落和残缺,于当下的不足而去追寻更高的境界。我赋予其一个名词为:“至上情结”。
人的有限和残缺是人生的必然,而那些伟大的人能够直面自己的有限并有勇气去突破,去追寻更加高远的自我。王阳明一直于儒释道的学问中不断寻求定位而不断挫折,遭遇了种种悲痛的境遇,不断被贬官和排挤,最后沦落至云贵而“苟安”的他,重新省视自己的悲惨人生,就在这样一种境地下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境界——那震惊了当时朝野的“龙场悟道”,拥有了也许他一生做学问都不能得到的思想财富——心学的精髓和灵魂,以更加超脱而广大的思想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是从一种残缺的不满和不足中挣脱出来,去寻求作为一个思想家的灵魂所在。这是王阳明在有限的人生空间里,有限的自我能力中,不断地去追寻无限的生命可能和无限的思想境界。
然而,对追寻的理解不只如此。在谢尔希尔福斯坦的绘本《失落的一角》中描绘了一个残缺的圆在追寻自己的遗失的另一小部分的旅程中的故事,而当他终于找到自己的另一部分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圆之后,却再也无法像之前一样感受旅程了。这不得不给我们一个新的启示,我们不仅要懂得追寻的可贵性,懂得从“卑贱'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更是要把”追寻'当做自己的常态——不仅仅止步于对当下的不满的超脱的追寻,而是真正地因为无限的渴望而追寻,真正地为了自我砥砺和成长而追寻。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找,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这种激情是植立其心中,不因外物而易的,竭尽一生的追寻。所以说,如果“生为尧舜死亦枯骨,生为桀纣死亦枯骨”为人生而的悲剧和不幸,那么这种追寻的力量是不可测量的,是人无论在得到或者得不到的境遇下,都保持着渴望和超越的姿态,或悲或喜,亦是人生大美。
美国意义治疗学派的创始人弗兰克说:“大多数人活在意义的真空里。”究其根本,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该追寻什么,也不知道该怎样追寻。而我认为,一个人所要追寻之路的前提必定是要认识这个世界,认识处在世界中的自我,根据对世界的价值观的确立和反思,而有了感知心爱之物的能力,向着完满的意境前去,促成生命的完整。
罗素在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知之上,明白了爱情对自我的重要,明白了知识对一个人成长的必然,更有身为一个社会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这些都是“凌驾”于价值观之上的追寻。这种真正的追寻是不尽的,是不断超脱,不断在追求真正自我的路上,臻于高尚和完美,我们应明白自我的局限和卑贱,更应知晓这些后,追求自我更高的境界,追求自己的真实渴望,只有这样,无论是得或是不得,亦是得,亦是欢愉和进步,亦是超越和改变。
这是创造和追寻的永恒,是追寻赋予我们的人生意义。
于2017.4.29 15:16 向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