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朋友讲起旅途中的经历,唏嘘不已:朋友问起当地朋友关于教育的问题,当地朋友说他们小时候想要什么玩具之类的,家长一律不给买,但他们到学校去学习的话,学校就给发各种小东西。能背出大段文章的话,能得到的玩具、文具就更多。于是所有小伙伴都向往学校,到了学校就卯着劲学习,争取学到更多,得到老师表扬,自然也可以满足自己的各种愿望。
现在的幼儿园、小学,特别强调家园共建,意思就是家庭要跟学校联手做好教育工作。听完朋友说的经历,我觉得那个地方的家园共建做得最成功了,因为所有的家长都非常明白且配合,孩子要玩具什么的就必须好好学习,别无他法。这样一来孩子也有了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哪怕是“为了一块橡皮去背书”,也比“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学”强多了。
但反观现在很多家庭却是表面支持学校工作,实际上(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在阻碍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让孩子难以爱上学习。就拿电子产品管理来说吧,老师们都希望家长可以管理好手机、电脑等产品,规划好孩子们的使用时间。但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的情况是孩子一开始接触电子产品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很快形成依赖甚至上瘾;后来孩子戒不掉导致影响学习了,家长要么无力回天,要么怪责老师教育不到位。这不就是阻碍孩子成长吗?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家长丢给TA一台手机,孩子安静了,迅速被手机里的世界吸引,对现实世界中的人事物失去兴趣。到要刻苦学习的时候,TA怎么能一下子适应呢?游戏中的英雄飞天遁地无所不能,喜欢英雄的孩子们看到只能在三尺讲台上讲课的老师,不闷吗?游戏里面随便打打就能得十万分,失败了轻易就能复活,现实生活中一个月的扎实学习可能只能让孩子在考试时提高十分,考差了还会被家长责怪,试问是不是游戏世界更有吸引力?但当老师强硬要求家长们不要让孩子玩手机的时候(哪怕只是考试前一个星期),又有多少家长是执行到底的呢?
想起日本战败之后,日本国内经济状况极差,但几乎所有适龄孩子都会去上学,为什么?因为学校除了提供免费教育之外,还提供一份免费午餐。可能一家人都在饿肚子的时候,唯独上学的孩子还有一顿饱饭可以吃。所以没有家长会让孩子辍学回家帮补家庭,也没有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因此不去上课的,因为学习才有饭吃。而当这样的观念建立起来之后,还怎么会没有学习动力呢?而“学习才有饭吃”的朴素概念,放在今日社会毫不落伍啊!例如现在的空巢老人,如果一下子未能享受到居家养老的服务且做饭有困难的话,是不是可以通过学习使用软件订餐去解决吃饭问题呢?这就需要有学习能力啊,因为使用软件订餐需要学会使用智能手机,需要学会在线付款,还要学会管理账户慎防损失钱财,是不是一堆事情要学?他日我们老去,社会变得更不一样了,如果我们没有学习能力了,真是分分钟连饭都没得吃哦。
所以如果我们能营造一种氛围:“家里没给我的,学校都有”,这样孩子应该会更爱学习,更愿意到学校里面去刻苦用功,也更能在长大后保持学习兴趣。如果反过来,孩子的观念是“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电子游戏可以满足我”,麻烦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