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支教的时候,男老师比较少,自己被校长安排当八年级的班主任。上了两节课,就发现了一个不好的现象,大家总是把垃圾扔地上,很不理解,因为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老师就要求每个人的位置要放一个垃圾袋,班级的卫生一直保持的很好。自然而然的,我就想在这个班级推行这种方式,开始还好,慢慢的大家用过一次就懒得再换新的,一旦不好的“头”带起,卫生渐渐的又恢复了原状。一次进班,刚好看到一位同学在随手把垃圾扔在了地上,那一刻,情绪轻松战胜理智,瞬间爆发,我简单粗暴的用“罚值日”的方式来处理这个同学,下课在走廊,不小心听到了被罚同学和其他同学的议论。“放学有值日的同学扫地,如果大家都不扔垃圾,那值日的同学做什么,我们扔一点垃圾的“自由”都没有,”被罚同学满脸不满加委屈的说。“老师是有点小题大做了”一位同学随声附和。我听到了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所理解的“自由”,那一瞬间我无奈一笑。是的,他有扔垃圾和不扔垃圾的自由,但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只能在自己的内部区域,比如自己家。一旦你的自由扩大到外界,与其他人产生联系,责任就出现了,他要为这个集体环境负责。什么是“自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哈耶克这样定义:“按照自己希望而非强制的方式”来生活,决定什么东西和谁的需求对自己最重要,是一个自由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之一”。通俗来说就是“我们的确没有想选什么就选什么的自由,但我们有自由地选择什么是自己更想要的的自由”比方说,恋爱自由是你有“自己决定是范冰冰还是刘亦菲才是你更喜欢的人”的自由,而不是“你要和范冰冰恋爱,范冰冰就必须和你谈”的自由。追求自由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记得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在跨年上的一段话:“我必须要死磕自己,让罗辑思维产生更大的价值,因为那些跟着我们一起创业的年轻人,他们在北京还没有房子,没有稳定的收入,我得让大家从我的身上看到希望,我得为大家负责”。(不是原话,但意思一样)那一刻,我站起身来,肃然起敬。更大责任的背后需要匹配更大的能力。还记得《西游记》有一集,唐僧,八戒,沙和尚被妖怪抓到山洞里。“什么时候,我们才能逃出去啊?”唐僧目视前方,忧虑的问。“没事,大师兄会救我们出去的”,沙和尚坚定的回答道。八戒的呼噜声已经此起彼伏。而悟空在外面正焦急的四处搬救兵,计划着各种救人的对策。对悟空而言,自由—责任—能力,一切顺其自然。以前自己在幻想未来的时候,对结婚是否要孩子这件事,一直保持一种坚定的选择,不要孩子,因为太限制自由了。(后来想想可能与接触的环境有关,周围的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后,就开始过上似乎不属于自己的生活,让年少的我以为这就是全世界的状态。)现在看来稍显不成熟,世界上有孩子,却很“自由”的人,大有人在。我的问题在于能力的上升缓慢,没有真正变现,自然无法承担有孩子之后的责任,所以这一层级的自由,自然与我无关。怎么才能得到自由?当你有了按时高质量交付的执行力,你就有了时间自主的自由;当你有了快速学习和迁移的能力,你就有了轻松跨行业的自由;当你有了照顾自己的能力,你就有了安心等待自己喜欢的人、全情投入恋爱的自由。强大能力的背后是严格的自律。自律就是克制自己的各种欲望,前华人首富李嘉诚以勤奋自律著称。他的作息时间非常有名:不论几点睡觉,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读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开始工作。数十年如一日,自律几近自虐。美国NBA巨星科比.布莱恩特,喜欢科比的球迷都知道:“我能看到洛杉矶凌晨四点钟的太阳”科比说。最著名的就是科比的666训练法,每周6天,每天6个小时,每天6项训练阶段,如第一阶段:1000个三分投进了才算,这个计划他坚持了10年,期间从未间断。他们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自由,而在自由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付出。愿你我在追逐“自由”的路上,越走越远。关于“自由”的补充,具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双重身份的埃里希.佛洛姆,在《逃避自由》中说:“对现代人来说,自由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他冲破了传统权威的束缚获得了自由,并成为一个“个人”,但他同时又变得孤立、无能为力,成为自己之外的目的性工具,与自我及他人疏离;不仅如此,这种状态伤害到他的自我,削弱并吓坏了他,使他欣然臣服于新型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