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生了一件让我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的事。
我认为公司里跟我一组的一个同事做事有点不太认真,有点自以为是,想跟他聊聊看一下能不能更新下自己的想法,毕竟大家在一块做事的有时候一个环节不顺畅其他环节就会有问题的。我用的是提问的方式,然后就中间出现了不和谐的场面,自己说话也有点重,他应该非常生气了,也是就不欢而散,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跟另外一个同事聊了聊,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自己的方式方法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点就是跟他聊之前没有系统梳理过找他聊的内容。虽然说前面也简单的想过几点要聊的内容,但是都是很散的东西,相互之间逻辑关系不强,也就是说我任然停留在感性阶段,只是看到一些现象产生了自己的感受,没有升华到理性阶段。就是要问一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件,我做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对他有什么影响,我的这些动作会对别人产生什么作用,正面的or反面的,自己多去思考多去总结,这方面我建议自己去看一下樊登读书会推荐的《高效演讲》,有场景设置,可以多练习,提高自己站在别人角度思考的能力。理性大于感性,这是给自己的第一点建议。
第二点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没有想清楚。毕竟来说只是一般的同事,平时说说笑笑无所谓的,用我这种提问的方式确实是不太合适的,凭什么的呢,是我的家人嘛,是我的好朋友嘛,即便好朋友,我记得有时候也会因为自己偶尔口无遮拦想说就说造成一些隔阂,但毕竟是好朋友嘛,可能心里面是有点不开心的,毕竟来说大部分人是不喜欢被人说出自己的一些问题的,都喜欢被夸奖,被捧着。好朋友的话毕竟处的久了知道你是好心好意的,可是如果是关系没那么好建议不要做别人做的事情随随便便给出意见或结论,这不是你应该做的事,除非别人亲自向你请教。所以说好为人师切忌切忌,以后注意一下,不要随随便便点评一些事情。
第三点说明说我对别人没有没有做一个透彻的分析,跟别人共事时你会发现他的一些个人风格,而这些个人风格将会体现在各个方面,不只是一方面,到处都会有的。工作时的办事风格同样也会体现在生活里,所以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完别人是属于那一类的人,是自信而内心强大,是自信而自卑,是没有什么想法还是特别顽固,简单做个判断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根据他的个人风格给出相应的相处之道,这才叫灵活的为人处事风格,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把自己的一股脑想法表达出来,别人态度都变了,也不懂得先去安抚下情绪,还仍然是自说自说,这样有效果嘛。关于这点之前听Tom老师讲过<<非暴力沟通>>,当时感觉好像懂了,看来还只是理论阶段,还没有践行到行动中,书还是要继续看,提高自己的敏感度。沟通的时候目的真的不是特别重要了,方式方法很重要。
最后一点就是说话的内容要明确,界定一个主题,主要讲什么,按照一二三理论(一主题二维度三方面)来进行讲解,不要东一块西一块让别人不知道你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