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读书笔记有压缩,断章取义之处,只提取部分主观觉得有意义的内容。以下是个人视角的摘抄记录。
《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从一个侧面记录中国改革开放40年筚路蓝缕走过的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千人糕》的故事:当一块小小的糕端到餐桌上之前,已经有成百上千的人为它付出了劳动。从农民在田地里种庄稼——要灌溉、施肥、除草、收割,到运到面粉厂加工成面粉,再从商店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还需要有燃料,又需要有成百上千的人提供能源和其他服务。
一个重大的工程从谋划到决策,再到实施,千千万万的人为其付出了努力。不唯书,要唯实。
一、能源篇
关于新兴的可再生能源,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更多要依靠市场力量。在起步阶段,政府一点不给政策、不给鼓励也是不对的,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这样才能长久地维持旺盛的生命力。
企业往往一方面反对计划经济,另一方面又希望政府给更多补贴。从长远来看,给补贴相当于吃药,一旦停药就没有抵抗能力了。而把“蛋糕”做大可能比补贴更有效,而真正的财政补贴应该要补在科研上。
最根本的出路还是通过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把成本降下来。招标竞争,这样企业才有动力进一步研究新技术。
二、电力篇
在电力不那么短缺的情况下,调度分配时要照顾到各种发电方式,在调度看来“手心手背都是肉”。
各种发电方式作个比较,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是一分为二,世界上任何事物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就拿发电方式来说,有哪一种发电方式没有问题和缺点?煤电,发电时有大量温室气体产生,采矿过程中的矿难,煤炭挖掘造成地面沉陷等争议。水电,一直受到诟病的是移民搬迁,会不会造成生态变化等争议。核电,怎么解决核废料的处理,核电站的完全安全性等争议。风电,相比煤电、水电、核电环保,不消耗自然资源,不移民,不耗水,基本不占耕地(主要占荒漠和水域),发展风电何乐而不为?
特高压————弯道超车
重大装备的研发要与重大工程相结合。如果不和重大工程相结合,空对空的研发,制造出来以后没人需要,你花了很大精力,投入了很大成本,却得不到回报。如果没有工程项目,谁会下大功夫去投入、去研发,即使研发出来也没有人要。特高压没有国际标准,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的国际标准是我们国家制定的,国际电联也采用了这个标准,并将这个标准作为国际电压等级标准。
十年过去了,这十年中国电力发展创造了中国电力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也是世界电力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电力没有托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相反发展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保障了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结束了长期电力短缺的瓶颈制约。
三、交通篇
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经验,一是:既发挥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发挥市场机制竞争的作用,有正确的规划和政策,并坚持贯彻之;二是:重大基础设施是百年大计,不能只看眼前,要有长远的规划。
“事非经过不知难”,任何一个重大工程都有无数人付出辛勤的劳动和艰辛,甚至生命。
四、工业篇
船、汽车、钢铁、等等
花钱买不来高端装备制造核心技术,有一个说法,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有“两个病”,一个是“心脏病”,一个是“神经病”。“心脏”就是发动机,比如飞机、战斗机的发动机,民航空的发动机100%都还是用的国外的。“神经”是指机械设备里的控制系统,在前一段时间几乎也都是用国外的。如果造不出来,我们就要受别人的威胁。进口设备一方面价格高,根本没有讨价还价地余地;另一方面售后服务也受制于人,既贵又影响工期进度。三种创新: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成创新。
五、民生篇
汶川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点点滴滴,滴滴点点,千千万万,万万千千,的人,的事。实实在在,各尽其责,各司其事,劳动光荣。40年改革开放,被春风吹过的大地,生机盎然。一些有远见的人+一群群实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