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选取了杜甫人生三个阶段的代表作《望岳》《春望》《登岳阳楼》带领着孩子们走近“诗圣”。三首新诗“连滚带爬”式地学完,现在一起来看看孩子们心中或眼中的杜甫吧!
我心中的杜甫
王思维
杜甫者,诗圣也。自小好学,“七龄思即壮,开口即凤凰”;少年顽皮,“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能上树千回”;应试落第,“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困居长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成都闲居,“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西南漂泊,“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他壮阔,他沉郁,他凄凉,他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家国情怀的壮丽篇章。青年时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中年时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晚年时报国无门,漂泊无依的孤独压抑之感,共同构成了杜甫千百年来的形象。
有人说,李白是在山的阳边,头是向上的,看到的是浪漫的秀丽河山;杜甫是在山的阴边,头是向下的,看到的是现实的民生疾苦。杜甫所处的时期,决定了他诗作的内容,而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遭遇、他的命运。
我问天:“杜甫如此有才,为何不给予他多一些,让它有高官厚禄,让他实现报国的理想?”天回答:“我若给予了,便没有了杜甫。”没有了杜甫,没有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坚决批判者,没有了“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的悲伤低吟者,没有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致力化民者,没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振臂高呼者。杜甫一定原谅了命运的无情,因为他的生命已化作一棵参天之树,屹立不倒。
我眼中的杜甫
黄米朵
在那个时代,那个能玩弄太多文人雅士于股掌的年代,虽不能上战场杀敌,他却以笔代枪,抗击这腐朽黑暗的社会。
我眼中的杜甫是忧国忧民的杜甫。他不同于李白,李白看透人生浮华,选择离开,用山水陶醉自己。杜甫却把自己推到昏暗压抑的屋檐下,一悲一喜为苍生。当安史的铁骑踏破盛唐的歌舞升平,当国势江河日下,当百姓颠沛流离。长安的情景早已成为杜甫的点滴热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当残破的江山映入他的眼帘,他彷徨,他感伤。当他看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他批判着贵族的穷奢极欲,他因百姓的艰难困苦而潸然泪下……。
我眼中的杜甫是悲天悯人的杜甫。当八月怒号的风,呼啸着卷走他的茅屋顶时,他却感叹”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当饥饿夺走了他的孩子时,他何尝不痛苦?当长子对他怒斥时,他的内心何尝不煎熬?但他依旧深深怜悯着人们。咸阳桥上,传来“直上干云霄”的恸哭,高台上,响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感伤……。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你落泪了。你哭的是国家山河,你哭的是黎民百姓。你哭,为官吏的惨无人道,你哭,为百姓的生死别离……你以你的热泪,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悲哀。杜甫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离去,无人送葬,无人默哀,沉郁顿挫的诗,令江水为之滔然涨潮,而那个“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望,终是没能实现,唯留给江水去吟唱,去鸣奏那诉不尽的悲愤。风雨的一生,漂泊的一生。
我眼中的杜甫,质朴而伟大,悲剧却不朽!
我心中的杜甫
龙雨萱
在上语文课之前:我只知道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课后,我却懂得了更多。
杜甫生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所以,他的诗既不像李白那样自由酒脱,又不像陶渊明那样悠然自得。在他的诗中,我体会到了他浓浓的爱国之情。
首先,在他青年时期的作品《望岳》中,我体会到诗人年少轻狂,想在朝廷中攀登顶峰、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资众山小”站在高山顶峰,俯览一切,只是想为了国家付出更多。而到了杜甫中年时期,政治的腐败与统治者的贪图享乐引发了安史之乱,杜甫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写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为感叹世事,“恨别”为怨恨离别,明明是美好的春天,却有了“花溅泪”“鸟惊心”的悲凉之景,这哪里是鸟与花的动态?是诗人忧国忧民、思念家人而“溅泪”“惊心”啊!最后临近杜甫生命终结,当时杜甫年老体衰,病魔缠身,却挥笔写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壮阔之景来表达自己的壮志,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即使再有壮志,也因年老多病无法报国了啊!诗人临终前顾虑的不是其他,而正是国家啊!
为什么杜甫明明可以悠然自得却仍要为国家愁苦呢?我想起一句话:君子有终身之忧,是啊,像杜甫这样的谦谦君子要尽的责任大,就有终身之忧啊!那在古代似杜甫这样的爱国人士绝对不止他一人,那在现代文明社会,我们不更应该报效祖国了吗?而祖国缺乏的,正是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必需努力学习,更好的报效国家,服务人民!
还有很多有见地的小练笔,等待他们的发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