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炎热,不少朋友的拖延症又犯了,当然我也知道春困秋乏冬冷夏热,人的懒癌要是发作,和天气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和大家share克服懒癌+拖延症晚期的心得。
1 、时间规划
我认为很多人有拖延症,并不是真的不去做,而是手头上的事情太过繁杂,所以大脑自动屏蔽,好烦啊,这些事我都不想做。
所以,时间规划,即对事务进行分类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克服拖延症的角度,可以大致将事情分为——短时间可以解决的(5—10分钟内搞定)、需要规划&思考才能做的和需要和别人协作才可完成的(teamwork工作中常有)。
克服懒癌的第一步就是,把今天所要做的事情都罗列下来,然后像处理垃圾分类一样,把这些待办事项分成三类。
曾经有很多时间规划的文章中写道,处理事情,要从最难的开始。但我认为,处理事情,要从简单的入手。万事本就开头难,如果一开始就做很花脑筋的工作,就会让这个开头变得更加艰难。
当你将代办事项分类好后,建议最先把“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事情完成,也可以增加一天工作开始的信心,之后的工作才会更有可能处理顺畅。
2 、2分钟定律
“2分钟定律”指的是,你大脑觉得很难很排斥的事情,只要你开始做两分钟,可能你只是做一些准备工作,也能让你迅速进入状态。比如,你要外出去跑步,你心里觉得好累,但是你强迫自己,带着包,穿上鞋,你也就轻松做到出门去跑步了。像我写东西,有时候犯懒不想写,但是写个提纲,随便写下几句话,2分钟一过,就能很快进入状态。
记住,只要两分钟!只要两分钟!两分钟不会吃亏、不会上当,何不试试呢?
3、主动减少干扰
我认为工作学习中的干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娱乐型的,还有一种是社交型的。娱乐型的就是你控制不住想要玩手机、刷微博和玩游戏,做一切放松好玩的事情;社交型的就是,一直有人给你发邮件、打电话之类的。
这两种干扰你都可以主动避免。为了避免娱乐型的干扰,不要在你专注学习工作的时候,把娱乐设备放在旁边。如果要休息片刻,玩一会放松,最好能够离开你的工作台(比如桌子),去其它地方休息。等要工作的时候,再回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这张桌子上形成专注氛围,因为你没有在这个桌子上玩过手机,那你一到这张桌子上,就会自然而然开始进入专注状态。
我现在的书桌以及书桌上的台式电脑都是和工作相关的,我不会在书桌上看视频、玩游戏,如果要休息,就一定会去床上躺着或者我的小躺椅上坐着。
另外,社交型的干扰可以采取屏蔽+整合回复的方法。
在工作时,不看手机微信、不看邮件,每过一个小时,再集中回复。我一般不会把手机调到飞行模式,以免有人有急事找我打不通电话(比如我亲爱的母上大人,她天生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与我相关的事情)。
4 、好用到没朋友的时间App
第一个App是大家常用的印象笔记:
现在网上很多时间管理文章都在推各种笔记型App,各种比较来比较去的。
我觉得纠结到底用哪个笔记型App,真没什么必要。对我来说,只要可以记录,并支持多台设备之间的同步就可以了。市面上大多数笔记型App都大同小异,大家觉得哪个顺手,就用哪个。
我用印象笔记完全只是因为它同步更新的速度比较快,好像也没有什么很反感的地方,所以就一直用印象笔记了。一旦开始用了,换来换去就很麻烦,毕竟里面记录了很多东西。
对于我,印象笔记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收藏各种微信文章(干货和素材),二是记录各种可能会忘记的事情,三是写东西。
前两条非常好理解吧,我就不赘述了。主要是写东西。其实最近我更文的速度快了很多,原因就是我用印象笔记争分夺秒地在写东西,比如上下班的路上,去食堂等饭的时候……
还记得刚才那个两分钟原则吗?它很好地解决了万事开头难的问题。对于在路上捡闲碎时间写东西,我觉得原理和效果是一样的。
千万不要看不起这种碎片时间,我文章的大纲以及大部分文字都是在路上完成的,没办法,回到家就像去了天堂一样,根本不想理会这些凡尘俗务。回家,我只做一些收尾。
我只是想告诉大家,碎片时间的力量,是你不可忽视的。我都可以在早晚高峰时,在最拥挤的上海地铁线上码字,你还有什么不能做到?
第二个APP是潮汐(Tide),它是一个有音乐的番茄钟。
它分不同场景的音乐,有雨天、晨光、森林、冥想和咖啡。在它番茄钟里的半个小时中,会循环播放这些场景音乐,时间到了,就停止。
这个APP对于很多专注时想听点东西又不想费心找音乐的人来说,简直完美。
第三个APP是时间表。
关于管理时间的APP我用的是“时间表”,它的好处在于可以设定循环计划,比如工作日或是每天任务,这样就不用每天手动输入重复的事情。只要再额外往里添加新的任务就可以了。
初次之外它不但可以设置待办事项,更重要的是它的所有事件都可以设定闹钟提醒。
好啦,关于拖延症的内容就暂时写到这里,也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你克服拖延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