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有疑惑,当她看到别人的成长进步,内心不是祝福和表达恭喜,而是很排斥,很反感。
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有时候我也会陷入矛盾之中,看到别人的成绩和亮点,一方面不愿意去祝福,反观对比自己的没成绩,会有一些自卑,同时又升起很多的傲慢,觉得无所谓,选择不去在意,忽略的态度。另一方面呢,由于学习了很多关于心灵成长,相信分享出去的会加倍返还,又想刻意的去表达一些善意,这时候会有一些回报意识,是带有功利心的付出。
大家也都表达了对那名群友的诸多不喜欢和不满意,小伙伴也疑惑,为什么大家都反感的这个人,我们有负面情绪,却要从自身去找问题呢,为什么不是她的问题呢?
我突然想起一个小故事,
一个女孩把新买的苹果手机放在钢琴上
他同学看到后说
真能装
把手机放在这么显眼的位置
女孩笑了笑说
我弹着80W的钢琴你却只看到7k的手机
女孩的妈妈对女孩说
你住着5000W的别墅
眼里却只有钢琴
女孩的爸爸说
你有身价10亿的老公陪着
眼里却只有一个破别墅
我笑着对一个朋友说
我和你一起谈价值
而你却想着我是不是想挣你的($ _ $)
眼界决定境界
格局决定结局
每个人的意识和关注圈都不同,所以眼睛所看到的也是片面和存有偏见的。但无论怎么看,看到的是什么,我觉得唯一不变的,还是内心的“好感觉”,掌控自己的内心,只要有了好感觉,怎么做,交给高我。
人和事物都有多面性,掌握着选择权的我们,是愿意更多的看到哪个面,才是更重要的吧。三人行必有我师,她必有我可以习得的优点和强势,孔子说“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已,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就是说我们要有两个境界,或者说两种做法,就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看到别人的行为,看到自己,是变成努力的方向,是反省问题的根本。
小伙伴又对于大家评判他人有了看法,觉得会不会影射到自己身上,是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每个人都在乎别人的眼光,可是别过度。过度了就会变成我们为人处事的标尺,使我们变成讨好型人格,失去了自我的行为动力。
一方面我们想去评论他人,其实这几面也存在着我们自己的目的,是通过评论他人显示自己的不同,或是提高自己的价值感,或是降低别人的成就给自己的不认同。小伙伴认为不应该评价人,可以对行为评价,可是行为不就是人的一个侧面吗,不通过行为如何了解和判定一个人呢?
另一方面评判了事情和人,也会反过来影响自己。但是这里的评判是负面和抨击的评价,如果是客观如实的评价,我觉得就是个人的看法和表达而已,就像现代人对古文对古人的诠释,也是出于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不同所给予的不同解释判断而已。而且如果人或事情能够被人评判,也是证明它是有价值有资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