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三原则:专注,聆听,同理心。
聆听有表面地聆听,积极地聆听,深度地聆听和整体地聆听。
学会聆听是首先要能够聆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当自己说的东西,做出的行为能够被自己倾听到,陪伴到才是第一重要的。懂得了自己才能懂的别人。
一般情况下,先聆听自己的感受层面,用表达感受的词:难过,高兴,愤怒,担忧,内疚,委屈,失望,羞愧,无助,绝望等等,来探索自己到底经历的是那一种感受。因为这些感受的东西都是在伤痛层,在大脑的保护层之下,不是一下子就显露出来,需要我们慢慢去探索,聆听到自己情绪的感觉。
我们都有一个习惯模式深深地刻在大脑之中,是大脑的理性层面。遇到外在的人事物时,我们的大脑往往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认同的权威的观点来处理这些东西,但这些处理不一定是完全对的,只是我们的一个习惯模式
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这个习惯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会帮助我们更好聆听自己,了解自己。
当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时,如果做的不对或者不好,会有内疚的情绪,这个时候受到别人的指责就会唤起儿童经验,那就是压抑的情绪,情感不能表达。儿童时期不会表达,或者是不能表达。因为一表达可能会受到惩罚。比如:下雨天我就想出去玩,淋雨,告诉爸爸妈妈我的想法。妈妈有担心不允许,如果我坚持,会遭到指责,训斥,遇到脾气暴躁的家长可能还会招致打骂。我非常难过,产生愤怒或者羞愧的感受,但没有办法,大脑这个时候就会把这个遭受惩罚的感觉,痛苦进行记忆,然后把这个感觉深深的压制到心中。时间长了,压抑的感觉到了心理不能承受的程度,就会崩溃。压抑的情绪产生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对内攻击,一个方向对外攻击。对内在情绪上,会产生抑郁,焦虑,烦躁等等;在身体上,情绪的压抑累计会导致身体气结,气脉不通,形成疾病,心脏不适,哪里不通,肿瘤等等,还有躯体化症状,因为情绪的淤积,不能够宣泄,藉由身体表达讯息。
对外在情绪上会产生冷酷,躁狂,愤怒等,伤害别人,同样也产生身体的疾病。习惯模式就是这样形成的。
一个妈妈在送孩子上学的时,看到几次孩子都有这样的动作:就是看见同班同学时,会在后面拍一下同学的背部或者肩膀。妈妈就非常担心,告诉孩子,你不要这样,你没有看见被拍同学以一种嫌恶的表情吗?可是孩子却不以为然。可是妈妈很担心孩子这种行为。
在心理课上,老师问妈妈,你在担心什么?妈妈说担心孩子这种行为会让同学们,嫌弃他,讨厌他,孤立他。老师又问:是孩子告诉你他因为这个行为被同学们讨厌和孤立了吗?妈妈摇摇头。老师接着问那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呢?妈妈沉默。老师继续说:深呼吸放松,闭上眼睛,你首先能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担心?妈妈闭着眼睛,一会儿眼角流出来眼泪。老师轻轻的问到:你想到了什么?妈妈这一会儿有些悲伤,说: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和我上学时的经历。
妈妈在老师深入温暖的陪伴下,一点点的开始去碰触,去探索妈妈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几次大哭。老师最后对妈妈说,通过这次的交流,你明白了你对孩子的担心实际上是你儿童时期的成长经历的一种投射,不是孩子的行为就一定会产生你担心的后果。这个就是通过你对孩子拍同学后背引发的担心行为,聆听到你自己内心真正的心声,压抑的情绪被看见了,就会产生流动,就会被疗愈。
老师最后告诉我们,情绪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的,能量是物质,所以当情绪被看到,就可以转化为能力,创造和智商。
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要多多觉知,聆听我们自己内心的情绪,让情绪流动起来,疗愈自己,让你我都拥有美好的,健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