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日记一百五十【748】2024-3-23
原文
早出,巡视营墙。饭后清理文件,见客五次,写胡中丞信。中饭后阅《后汉书·安帝纪》,顺帝、冲帝、质帝纪。目光甚蒙。夜接九弟信,言及修昭忠祠并东皋书院事。旋温《九辞》,又默诵《书经·吕刑》篇,似有所会。
夜梦见父亲大人,久不入梦,偶一得见,亦少慰也。
咸丰十年(1860)二月二十二日
夜梦父亲
在父亲去世三年后,曾氏于梦中再次见到这位曾家老太爷。
曾老太爷功名不顺,才具也远不及他的父亲,但他的确是一个很有福气的人。他有一个强悍的父亲,有一个能干的内助,有五个不甘庸常的儿子、四个嫁在近处易于照顾娘家的女儿。他活到六十八岁。寿虽不算太高,但在当时,也称得上中等偏上了。尤其是他有一个了不起的儿子。此子点翰林时,他还不到五十岁。儿子以后的官位节节攀升,做到二品大员时,老子还不到六十岁。父以子贵。曾老太爷确确实实享了儿子二十年的风光。
比起他的儿子们来说,曾老太爷的一生,只能以平庸二字概括。但老爷子经历虽平庸,脑子却明白。儿子升侍郎后,他去信告诫儿子拒绝私情:“做官宜公不宜私。”儿子直接批评皇帝,他提醒儿子“卿贰之职,不以直言显,以善辅君德为要”。儿子组建湘军初战不利,跳河自杀,他大不以为然,教训儿子,如再这样“吾不尔哭”。从这些信中的话语来看,这位做了一辈子乡村教书先生的老爷子,在国与家、公与私这些大道理上,他的认识毕竟比一般山野村夫要高明得多。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曾氏尊敬爱戴父亲,即便偶尔在梦中一见,他也感到欣慰。
原文
早出,巡视营墙。饭后清理文件。巳正与尚斋围棋一局。旋与少荃清理保举单,至未正止,尚未完毕。中饭后阅宣秉、张湛、王丹、王良、杜林、郭丹、吴良、承宫、郑君、赵典传,桓谭、冯衍传。傍夕,又阅申屠刚、鲍永,郅恽,至一更四点毕。是日,见客四次。困倦殊甚。夜蒸高丽参三钱服之。
睡尚甜适,梦见祖父大人、父亲大人。
咸丰十年(1860)三月二十一日
梦见祖父与父亲
近代的曾氏家族,无论从政治上、军事上,还是从文化上来看,都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要说他的真正创始者,与其说是曾国藩,不如说是日记中所提到的“祖父大人”星冈公曾玉屏。
据曾氏《台州墓表》一文中所说,曾氏家族世代务农,只是到了星冈公手里,才“大以不学为耻”。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才由曾氏父辈的读书人出现,才有耕读之家的出现。曾氏本人,正是依赖着科举,才有他的功名事业。星冈公作为奠基者,功莫大焉!
其次,曾氏家族能大有作为,其家风好是主要的原因,曾国藩多次说过,曾氏家风的创建者乃祖父。他本人反反复复地表示,他对家人所说的,实际上都不过是在传承祖父的训诫而已,他希望家人都要遵循星冈公所制订的家法。
第三,兴旺的曾氏后裔,其中不少优秀者乃曾氏诸子孙。从血脉上来说,其源头是曾氏的父亲麟书。但在长期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里,权威家长却是星冈公。道光二十九年,星冈公去世,曾氏最小的弟弟国煲都已二十二岁。五兄弟个个不安本分、勇于任事,显然都是强悍的祖父多年来耳提面命的结果。
两百多年前生活在偏僻山乡的这位一生事业平凡的农民,其实,他的个体生命是极不平凡的。曾氏应该经常会记起塔的祖父,梦中出现祖父与父亲的形象,当属正常。
原文
早出,巡视营墙。饭后清理文件,与尚斋围棋一局。折差自京归,接云仙及仙屏诸信,阅京报数十本。午刻,又与黄开元围棋一局。倦甚,不能治事。复胡中丞信一件。中饭后阅《尔雅》、《小尔雅》、《广雅》、《风俗通》,写对联八付。傍夕在外散步,若萧瑟午所倚者。夜清理文件。复筱泉信、希庵信。
睡尚熟,梦见叔父大人,与余言甚久。
咸丰十年(1860)三月二十三日
梦见叔父
曾氏的叔父骥云两个月前去世。曾氏得知后,给弟弟们写信说:“自八年十一月闻温弟之耗,叔父即说话不圆。”可知,抚子国华的战败被杀,实为曾骥云早逝的最主要原因。死于战事,无论是否曾氏本人调派,作为最高统帅的这个大哥,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而对于叔父的去世,曾氏心中一定也存有愧疚。夜梦叔父,并与之言谈甚久,难保不与这种愧疚之心无关。
曾氏全集中收有致叔父信七封。现存的曾氏家族的档案中收有其叔给大侄子的信件两封。第一封写于咸丰元年六月初五日,是对曾氏批评咸丰皇帝一事的回应:“所付回奏稿,再三细阅,未免戆直太过,幸圣恩嘉纳,真有唐虞君之风矣。嗣后靖共尔位,为国忘家,尽忠图报,不必念及家事。”第二封写于次年正月初十,信不长,只对侄儿说了一件事,即买了一块很中意的阴宅地。
有意思的是这两封信的开头称呼,一为“愚叔骥云字付涤生贤侄左右”,一为“愚叔骥云恭贺涤生贤侄中外新禧”。如此行文,虽有读书人惯常的自谦一层的意思在内,但还有一层内容则更为突出,那就是一个无功名、无财富也无儿子的乡下农民,面对着只比自己小四岁的朝廷大臣侄儿时,那种出于骨髓里的自卑心态。今人读来,唯有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