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随笔》中提到,真正的学者就象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麦穗饱满而成熟的时候,低垂着脑袋。
也就是俗话说的,"一桶水摇不响,半桶水响叮当"。我曾经就是半桶水,还自以为是,人家指点我的时候,我的嘴巴都是在辩,我的耳朵都是听不进去的。从内心没有认识到半桶水严重的危害,高傲如我,人家想指点你呢,也因为你的态度问题,说不下你,而懒得去讲你。
不怕某项技能上一知半解,怕的是高傲的固执己见。比如《三国演义》中,公元219年,关羽信心很足,要亲自领兵攻打樊城。马良建议暂停,先稳固后方。马良说了两个理由,第一个继续攻打樊城的话,樊城的守将曹仁能征善战,恐怕没那么容易攻下来。而且曹操很看重曹仁,肯定会增兵帮助曹仁。第二个,继续往前打,有后顾之忧。孙权一直对荆州盯得很紧,如果孙权此时攻打静候,荆州恐怕就保不住了。关羽却不信,执意攻打樊城,结果正如马良所料,曹操增兵救援曹仁,孙权派吕蒙偷袭了荆州。关羽回到荆州也无力回天,败走麦城被杀而亡。关羽死后,马良辅佐刘备。
公元222年,刘备带七十万大军攻打东吴,马良劝刘备以大局为重,不要和东吴破坏联盟。刘备不听马良的劝告,其他人劝他也不听。最后马良提醒刘备,陆逊最大的本事是守卫,劝刘备不要冒然攻打东吴。马良还多次在战争中提醒刘备, 刘备都没听进去,最后刘备大败,回去的时候,死在白帝城。马良也在撤退中被东吴部将步骘杀了。可以说,马良是个聪明人,也是个善于谋略的谋士,可惜关羽和刘备都没听他的劝告。
我很喜欢中医,看过几本书就敢给自己开方了,终于问题出现了,用老方子,再结合我对自己的了解,就是吃不好,结果再去找我男神医生——他态度谦逊,人很好。他用的药都跟我差不多,但是分量有调整。不是这个两张方都差不多吗?
他苦笑道,现在那表情想来——
应该是他经过了医学院五年的专业学习,在经过了毕业后十多年的实践,加上他们祖传的中医基础,才有了今天的这功力。
而我看几本书就在那里跟他瞎掰,他要告诉我高深的知识,我又没有足够的基本功去接受,不告诉我呢,我有自以为是,所以他只能苦笑。
我们都以为读书是学习,心里觉得自己读了很多知识,又听不下去劝告,那个状态是最惨的。又没有去实践,总是觉得自己学富五车的,但是做起事来就掉链子。“读书”VS“毒书”? 越来越知道:看书需很谨慎!
附上认知的四个阶段,希望对你有用。
认知的四种境界是什么?
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无知且自满)
二、知道自己不知道(了解自己的弱点和差距,有了努力的方向)
三、知道自己知道(可以有效利用自己的能力)四、知道自己不知道(海纳百川,虚怀若谷,淡定自若,胸怀天地,不耻下问,已臻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