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办公室走回出租屋,要穿过一个小菜市,一天往返几道,早上出门、中午吃完饭回去,下午到单位,傍晚下班又走回去,虽然匆匆忙忙,但偶尔也会停下来买点肉、菜和水果。
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的上半年。通常,这个小菜市的肉铺是不会打出价格的,若有人要买肉,上前询问价格,想买多少,称了便是。但就是在2019年的上半年,我像往常一样往返于小菜市,突然发现几个肉铺都用醒目的数字标出了猪肉价,有7块的,有8块的,有9块的,反正没有超过10块的,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价格太便宜,比印象中的猪肉价便宜了接近一半。我还没从“猪肉掉价一半”的疑惑中走出来,紧接着便是愈演愈烈的猪瘟,在新闻、头条,以及大街小巷的口耳相传中,为期近两年多的猪瘟便轰轰烈烈全面铺开。
因为猪瘟,生猪产量大幅度减少,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2019年下半年,像和上半年唱反调一样,猪肉价格蹭蹭蹭地涨了上去。从18、22、25、28一路高歌,在2020年2月份,年前年后的时间,涨到了32元一斤,这可能也是猪肉历史最高价。
那段日子恰逢闺女出生,我在坐月子阶段。我和阿龙白手起家,在2019年3月份买了房子,7月份又买了车子,我们背负上了房贷、车贷以及人情债,阿龙年底的奖金又匆匆忙忙还了账,每个月工资刚好够还房贷车贷以及租房,所以在2020年初生闺女的时候,我们捉襟见肘,我无法形容当时忐忑的心情,总担心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会压垮我们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家,但心里始终一个声音、一个信念:孩子是我的软肋,我要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在她需要的地方,不能让她在这么小的时候受罪。对于经济上的捉襟见肘,我和阿龙都心照不宣。所以即使在坐月子阶段,面对32一斤的猪肉,我去小菜市的时候,从肉铺面前走过,都不好意思扭头去看,转而代之的是鱼、鸡鸭、泥鳅这些荤食,偶尔买一两斤猪肉,也舍不得一天吃完,这个时候,猪肉好像成了奢侈品一样。
虽然生活清苦,但我们也常常苦中作乐。阿龙经常说起“何不食肉糜”的典故。这个典故来源于晋惠帝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没有米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羹呢?)。阿龙经常拿这个典故来自嘲。有一次,他买了一把青菜7块钱,我忘了是什么菜,但那个冬天,新鲜的青菜确实要贵一点,阿龙炒完后端上桌,我们一边夹着菜一边聊,阿龙说:“一把青菜居然要7块钱,何不食肉糜?”我白了他一眼:“肉糜更贵!”
猪肉价的非正常飙升,我们普通工薪阶层尚且如此,不知道更加底层的老百姓会是如何?虽然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带领下,有很大一部分人实现了脱贫,但中国现在还有6亿人口的月收入仅仅1000元,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突出。在这场猪肉价漩涡中,大部分人仍然不能幸免。
当然,我们生在一个我认为已经是非常好的年代。2021年开年后,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猪肉价格一周一周地回落,从28开始一路下跌,以一周跌两三块钱的架势,终于回到了我觉得还算比较合理的价格,前天去国贸超市,新鲜的前腿肉是16.98一斤,我不禁感叹: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吃吃肉了!
猪肉作为人们日常餐桌上的荤食,相比于鸡鸭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在于猪肉的肉质更肥美,味道更符合大众口味,做法也更丰富,就比如排骨,可红烧,可糖醋,可煎炸,可炖汤,还可做成粉蒸排骨、糯米排骨、土豆烧排骨……南来北往,百菜百搭,做法多样,味道不一。
故而,猪肉价的涨跌,关乎着像我一样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掉下去的是价格,涨上来的是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