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节,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名家笔下,是青粽香,忆不尽的乡愁,沈从文笔下的端午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绝不亚于中秋与过年,在吊脚楼上便可看到龙舟大赛,自有一番别样的情调。
与我而言,端午节是个普通的节日,早上起来买菜烧饭做家务。午间歇息时拿出手机看到交大这个端午居然有赛艇比赛,头脑中突然浮现出的是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年轻的学子们成群结队,同舟荡浆,勇往直前,青春的旋律和着水波,层层荡漾开来,那种画面真的很棒。
兴之所至,赶赴交大,想要一睹赛艇比赛的壮观,进入思源门,经过凯旋门,一路向东,沿着小河,东张西望,寻找赛艇队,却只见河道,不见赛艇,忍不住拦住学生询问,却被告知今天过节,赛艇队也休息了。
既来之,则安之,索性一直走到最东边的宣怀门,膜拜了一个多世纪前创立了交大前身南洋公学的盛宣怀先生的雕塑,在他的身后是《请设学堂片》奏折照壁,在照壁上清晰地雕刻着光绪帝的谕旨,照壁的北面雕刻着东大门捐赠者名录。恰在此时,一辆红色小巧的雪佛来电动车,停在宣怀门前,跳下一对青年男女,倚靠电动车,背对红墙绿瓦,在蓝底金字的古色古香宣怀门拍照留影,我恍惚觉得近代与现代,一个世纪就定格在这一刻中。
宣怀门向西不远处,见到了一片在钢筋混凝土森林里罕见的洁净水域,河面上架着一座长长的白色拱桥,河边盛开着各色花儿,正如校园里随处可见的莘莘学子,正是最美的年华,最好的青春,她们的倩影倒映在水面上,是那样的婀娜多姿。平日里不曾见到的不知名的大鸟在我眼前扑腾着翅膀飞翔着,贴着河面盘旋着,又优雅地飞向远方。突然从河里传来了扑腾声,一条鱼儿越出了水面,泛起阵阵涟漪,紧接着,又来一条欢腾的鱼儿,顿时唤起我记忆深处田野牧歌般的童年,柔软了我被这疲惫的尘世磨砺的心。河的对面是一大片起伏的绿色草坪,披着婚纱的美丽新娘是最美的风景。我仿佛漫步于欧洲小镇,此时此刻,不禁想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地我来了。
《上海交通园林植物标本园》是交大这座大公园里的小公园,还没进园子,便听见了潺潺的瀑布声,栀子花的香味扑鼻而来,园子里的飘散的落叶和泥土融为一体,颇有几分野趣。公园里沟渠、小河遍布,自然吸引了垂钓高手。池塘里居然种着青翠的粽叶,真想摘上一把回家包粽子。又大又肥的鸭子们不在河里高歌游泳嬉戏,它们已经和游客水乳交融,居然爬到了岸上,伸长脖子,等着游客喂食。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正用馒头喂它们。小河边有几间屋子,门前有一个红色大塑料盆里装着半盆螺丝,应该算是产自这个园子里的真正的野生河鲜吧。笼子里一只灰色小兔正在享用几片青菜,旁边的水沟上用一根长木块充当着跳板小桥的作用,沟的另一边是园子里的工作人员种植的蔬菜。这哪里是个公园,分明是我孩提时代的江南水乡啊!
继续向西行,我在第三食堂的咖啡馆买了杯咖啡,坐在门口的靠椅上小憩一番。背后水车转动,眼前荷花池荷叶挨挨挤挤的,晶莹的露珠好像无数珍珠在荷叶上闪闪发亮,几株小小莲蓬正悄悄地向上挺立生长着,这不就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吗?河面上架着九曲桥,孩子们在九曲桥上追逐嬉戏,耳边一位爸爸在聊天说:我周末都是早上送孩子去弹琴,下午来致远游泳馆游泳,然后喝杯咖啡,晚上在这里吃饭。我顿时明白自己已经从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欧洲小镇,江南水乡穿越回到了现代尘世中了。
最后一站是李政道图书馆,因为今天过节,阅览室不开放,图书馆里除了一名值日的学生工作人员,只有我一位参观者,因此显得格外静谧。李政道博士是开创了华人获得诺贝尔奖历史的物理大师之一,他的求学之路是在战乱中,经上海、赣州、贵阳、湄潭、重庆,而昆明,直至美利坚,一路艰辛坎坷。1957年,年仅37岁的风华正茂的李政道博士荣获诺贝尔物理奖,为全球华人赢得了学术上的至高荣誉。我感慨他战争岁月求学的不易,惊叹他的聪慧睿智、多才多艺。他的曾祖父是东吴大学的创建人之一,祖父、父亲都是时代的精英阶层、成功人士,牛顿曾说他的科学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我想李政道博士的成就和他的家庭氛围应该也是密不可分的,我更深思,我并不强有力的肩膀能为孩子托起些什么呢?
我在历史与现实中穿来穿去,走完了大半个校园,所思所想,却萦绕在心间,久久不去……
l��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