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原因,大概也只有你亲身经历过,才可以真正地明了。
第一章:从买船票开始
买船票这件事,特意提前做了些功课。
游客白天从厦门本岛到鼓浪屿,可从两个码头:东渡码头(邮轮中心厦鼓码头)或者嵩鼓码头登船。其中东渡码头,可到达鼓浪屿的三丘田码头和内厝澳码头;而嵩鼓码头则只到鼓浪屿的内厝澳码头。
到了夜间(17:50—次日6:30,夏季是18:50-6:30),游客则需要到轮渡码头乘船,到达鼓浪屿的三丘田码头。夜间乘船只需要5分钟就可到达鼓浪屿。
轮渡码头在白天,是只供厦门市民专用的码头。
¥35/张往返票,返程20天内有效。
光看文字是不是有点儿晕?一个东渡码头、一个轮渡码头,傻傻分不清楚。但其实,坐一次船就全明白了。
由于内厝澳码头离商业区比较远,所以游客通常都会选择在三丘田码头下船。
夜间内厝澳码头就停运了,三丘田码头是24小时开启的。
所以如果你不准备在鼓浪屿过夜,在内厝澳码头下船其实是个更好的选择。这样你可以一路走,把沿途主要的景点都转遍,到三丘田码头上船离开,而不必再走回头路。
鼓浪屿钢琴码头是专供岛内市民使用的码头。往返船票只需要¥8.00。大致相当于我上下班乘坐地铁的费用。
对于游客们而言,乘船去鼓浪屿是休闲度假,而对于在鼓浪屿谋生的上班族或者上学的孩子们而言,乘船出行则是他们每天必须经历的生活。
所以,有时候不一视同仁恰恰是一种人性化的表现。
第二章:从脚到胃,再到心的路程
鼓浪屿是全岛禁行机动车的,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观光的电瓶车和拉货的板车。但是,除非带了年事已高、腿脚不方便的父母,要想领略"无车马之喧"的鼓浪屿的美,就需要用自己的脚一寸寸地丈量过去。所以,选择一双舒服的鞋子就显得尤为重要。心之所向素履可往。爱美的女孩纸还是暂时忘掉漂亮的高跟鞋这码事吧。
美国领事馆旧址紧挨着三丘田码头。这是上岛后最先见到的一处领馆旧址。
如今这里大门紧锁,四周草木葱茏,我只能透过铁艺栅栏往里面瞄上一眼。
三友假日百货靠近钢琴码头,离三丘田码头也不远。从这里进去,就是热闹的龙头路商业街了。
进入龙头路,满眼的特色小店,鳞次栉比,目不暇接。文艺小清新、复古怀旧、个性耍酷……总有一款适合你。
这些小店一般都有自己的专属印章。现在你可以掏出提前准备好的盖章本或者随便一个自己喜欢的漂亮本子,挨家地盖过去了。小店的小哥和妹子通常会热情地告诉你他家的章放在哪里,有的甚至还贴心地提醒你翻到盖章本的第几页。
有些店没开门,又或者没有遇见。总之,要想把所有的印章都收集到真的有些难度,需要点儿耐心和时间。
这头猪(印章)乌漆麻黑的,拿在手里好沉啊。
某人……我都不想说啥了……
许多小店的店员都会主动地招呼你免费品尝他家的花草茶或者小点心。如果你吃完喝完不想买也没有关系,但一定记得微笑和说谢谢。
据说曾厝垵有家叫做"晴天见"的冰激凌店,只在晴天营业,并且每天只做一种口味的冰激凌。
一种执念,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只要不纠结,就能随遇而安。
对于吃货们而言,喜欢上某个地方只需要一个理由:有好吃的!
简单粗暴有效!
外婆华丽丽地躺枪~哇哈哈!
在龙头路的三岔路口,有一个流动摊车:叶氏麻糍。
麻糍是一种用糯米做的小吃:在糯米糍外面裹入花生碎、黑芝麻碎和糖粉混合而成的馅料,揉成团再滚上一层黑芝麻粉。香甜却不腻,软糯而不粘,非常好吃。¥10/份,每份10个。因为是糯米,吃多了不容易消化,所以每次买一份刚刚好。
我还喜欢吃绿皮火车家的泡芙和林记鱼丸。可惜都只吃了一次。
另外,在鼓浪屿音乐厅旁边的那家苏小糖对面,店名忘记了,他家的烤鱿鱼特别好吃。¥20四串,有一点点辣,但吃起来非常过瘾,让人欲罢不能。吃货啊~
白天,街市非常热闹,游人如织。
但只要你想,总是可以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
拐进一家精致小店,喝杯红茶,吃块点心,顺便看看墙上的老照片和临街的风景。
或者挑几张明信片,在小小的阁楼之上,认真虔诚地书写一封寄给未来的信。给自己,给朋友,给挚爱,给任何一个此时此刻最想倾诉的人。
然后,等待。
如果愿意花更长一些时间,还可以让街头艺人给自己画张肖像。
遇到可爱的小物,就停下脚步,然后把它收入囊中。小小的满足。
时间到了这里,变得慢且悠长。而你愿意为此虚度光阴,并甘之如饴。
第三章:从日光岩到皓月园
在岛上住了几天,觉得鼓浪屿真正值得花钱去看的景点其实也就两个:日光岩和菽庄花园。
日光岩是鼓浪屿海拔最高的地方。站在日光岩顶峰的高台上,可以将全岛风光尽收眼底。
碧海蓝天红屋顶。一个字:美!
厦门世贸双子塔和鼓浪屿隔海相望。
西林别墅现在已辟为郑成功纪念馆,而瞰青别墅作为纪念馆的资料室,并未对外开放。
日光岩山脚下就是"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迄今已有百余年了。
此处原是台湾富商林尔嘉先生的私人别墅,因其字"叔臧",故取其谐音作"菽庄"。1956年,菽庄花园由林尔嘉先生的亲属捐献给了国家。
进入菽庄花园的大门,左手边就是壬秋阁。
此阁建于1923年,因正值壬戌年秋天,故借典苏东坡《前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起名为"壬秋阁"。匾额上"壬秋阁"三字即取自苏公的书法。
有人说苏东坡的行书"绵里裹铁",赵孟頫曾评价其"字画风流韵致"。对书法我是一窍不通,唯觉字体清雅,和这个园子相得益彰。
入园以后右手边是马未都先生的观复博物馆。门脸儿不大,不留神很容易错过。因为禁止拍照,所以此处就没有照片啦~
园内亭台水榭,古雅别致。但与江南园林不同的是,亭台之下的水引自大海。所以,菽庄花园的别样之处就在于它的"藏海"。园中有海,气象自是不同。
白色花岗岩的长桥,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海边,此桥是花园主人林尔嘉在他四十四岁生日时修建而成,所以被命名为"四十四桥"。中间巨石耸立,上刻有"海阔天空""枕流"。
八卦楼(风琴博物馆)没进去,只在外面看了一眼。这张照片是隔天在汇丰银行公馆旧址旁照的。傍晚时分,光线有些暗了。
当时站在大门口看到这棵树,觉得它好漂亮!
后来,我才发现鼓浪屿原来有很多特别美的树。在后面会专门有一章【树与花的写真集】。
国姓井。
饮水思源。知道感恩,才有未来。于个人于民族,莫不如此。
我们住的旅馆旁边就是"毓园"——林巧稚大夫的纪念园。这位中国现代妇产科医学的奠基人,自己终生未嫁,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岸,是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修建的纪念园。园内有郑成功的大型全身花岗岩雕像。雕像高15.7米,威武雄壮、气势逼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一座历史人物雕像。
站在英雄雕像下俯瞰鼓浪屿与彼岸的厦门。
一切都显得那样祥和宁静。只是英雄能否想到,他曾经收复的失地依然在海峡的那一端,那么近又那么远……
到海边去。来这里的人很少。在鼓浪屿,只要离开龙头路一带,喧嚣立刻就会被宁静取而代之。
现在你可以一个人独享碧海、蓝天,涛声……还有无穷无尽的时间。
有艳遇~
第四章:树与花的写真集
终于写到这了,我最喜欢的一部分。
直接上图~
因为他们的美,毋需多言。
任何言语都显得多余。
第五章:最美丽的Lost
到达三丘田码头之前,在船上花¥10买了一份手绘地图。等到了鼓浪屿我才发现,即使拿着地图依然会找不到北。
那些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短而窄的巷子,纵横交错,织成一张四通八达的网。也许拐个弯儿路名就变了,而再往前走一点儿,又变回到原来的路名。完全抓不住规律。我唯一知道的是鼓浪屿没有一条路是直的。
走惯了北京的东西南北直来直去的大街,到了这里会有种错觉:身陷这样九曲回肠的巷子里,就算走上一整天,也走不出去。
所以有人说,在鼓浪屿迷路才是件正经事。而究竟会不会迷路,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
鼓浪屿很小,只有1.87平方公里。但真的要把它的方方寸寸全走遍,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首先你要有时间。
在岛上住了4晚,我才得以把自己的足迹向那些普通的观光客来不及去的地方延伸过去。
然后我发现,在摆脱掉那些聒噪的旅游团和远离喧闹商业区的地方,鼓浪屿慢慢地褪去那层被现代商业粉饰的文艺小清新的青涩、浮华的面纱,露出她原本古老沉静、娴雅悠然的真容。
鼓浪屿自上个世纪初沦为公共租界始,曾先后有十三个国家在岛上设立过领事馆,而后又有华侨富商涌入,在这里兴建私人别墅。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欧式的穹顶立柱雕花,闽南的清水红砖白石,多种风格相互交织在一起。漫步在曲折的宽窄巷子里,你可能随时会被某处吸引而忘却了时间。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是无言的历史。这些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老房子在历经百年沧桑后的今天,依稀还可以照见那段被殖民的旧时光。
当你放任自己在完全没有方向感、不知道归途的巷子里越走越远的时候,你看见那些渐渐被人遗忘、孑然独立于薄暮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你会希望"迷途而不知返"。
鼓浪屿虽小,但仅教堂就有八座,其中就有厦门地区唯一的一座哥特式天主堂,在鹿礁路上,我转了两天居然没有找到。可惜!只好下次了。
金瓜楼。菲律宾华侨黄赐敏别墅,建于1925年。
四落大厝,建于清嘉庆年间,是鼓浪屿唯一一座闽南风格的民居。现在是座茶庄。有不少游客进去买茶。可惜我不懂茶,平时喝的也少。随便看了看就出来了。
鼓浪屿列宾美术馆,位于龙头路的三岔路口,非常显眼的地标性建筑。这是俄罗斯列宾美术馆在国内唯一授权的美术机构。
不要错过这些精美的细节。
XX公司,前面的字像是故意被人抠掉了。
鹿礁路 2 号,曾经的海滨旅社,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供上流社会人士和外国水手住宿餐饮宴会的场所。1945年9月28日,在这里举行了日本驻厦门海军的投降仪式。
安海路34号,这栋不起眼的二层小楼建于1897年,原属于英华书院。郑柏年是书院的主要筹建人,后任英华中学校长。
永春路上的老宅子,有的虽然已经破旧,但仅凭残留在大门上精美的雕花依然可以想见当年的风光。
昔泰伯三让天下,孔子盛赞"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可见这所宅子的主人是要以此立表家风并警训后人。
以后再看到这几个字就知道宅子的主人姓"傅"了。嘿嘿!
船屋墙外,一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这样的情景,在鼓浪屿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能见到。
船屋的斜对角,是一所看上去很不起眼的老宅子。这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陈全忠的家"岐黄山房"。日本NHK电视台还专程拍摄过老人和他的药圃。
在黄老的房子旁边有一条僻静的通往山上的小路。拾阶而上,不几步突觉豁然开朗,一块巨大的摩崖石刻出现在眼前。这块"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石刻,刻于清嘉庆年间,是目前岛内最大的一块摩崖石刻。
汇丰银行公馆旧址,就建在笔架山的断崖之上。
有人说,鼓浪屿的笔山路有"故事"。这栋宅子看上去像不像有"故事"?
位于中华路21号的亚细亚别墅,现为外图台湾书店,想看原版台湾图书的书虫一定不要错过这里。我很喜欢这幢别墅的窗户,像猫头鹰。这是不是在说,爱读书的人都是夜猫子呢?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日伪政府开设的厦门劝业银行。
不曾想会在这里邂逅"贡布雷的小镇"。不知道有没有普鲁斯特记忆中的玛格丽特小饼干呢?
位于漳州路44号的廖家别墅,隐匿在一个很深的小巷子里,建于19世纪五十年代,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我们也是来来回回走了不少路,找了好几次才找到。当年林语堂与廖家小姐成婚后就住在这里。如今,这栋150年的老宅早已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但依然每天都会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在紧锁的栅栏门前驻足。昔日繁华落尽,也许人生真的就像林语堂先生自己说的那样"不过如此"。
复兴路上一处完全倾圮的老宅。它的主人是谁?背后又有怎样的一段往事?这大概也只有那些野蛮生长的荒草才能知道了。
厦门工艺美院侧门的一尊米开朗琪罗的摩西像。校园的外墙上还有不少雕塑:大卫、阿弗洛狄忒。校门口禁止拍照的警示牌,想进去更是不可能的事了。
学校离内厝澳码头不远,学生出行应该很方便。
这样的小路,即使走着,又怎么会觉得累?
再多走几条都没有关系。
特别喜欢这里。那天正好遇到拍婚纱照的。
转角遇到爱。你是不是也希望,在这样一个美丽的转角,邂逅那个愿意陪你一起走遍天涯海角的人?
第六章:谁装饰了你的窗,你又装饰了谁的梦?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窗户就是建筑的眼睛。
窗户让空气阳光得以进入室内。房屋内的人透过窗户来观照这个世界。而空气、光线和人让建筑获得呼吸、神采和灵魂。
第七章:再见,时光
最后一天,可以不必急匆匆地去探寻尚未涉足的角落。睡到自然醒。
然后好好享受一顿早餐。
在花园里坐一坐,拍一拍园中的小景。
沿环岛路一直往西,即使是在白天,游人也很稀少,非常幽静。
曾经的军界石碑,如今默默地湮没在一片苍翠的野草之中。
无处不在的三角梅兀自开放,万绿丛中一点红。
曾经的血雨腥风,终于逝而无往矣。
随处可见拍婚纱照的小情侣们。
幸福的开始并永远幸福下去吧!
静谧的海湾、沙滩。
自由飞翔的鸟儿。
懒洋洋晒着太阳的狗狗。
独自垂钓的老人。
没有纸醉金迷的繁华,却也绝不落伍。一切都安静闲适的,刚刚好。
而即使再长的逗留亦是短暂。
终于,我们要和鼓浪屿说再见了。
再见!鼓浪屿。
再见!厦门。
如果时光是一颗巨大的牛轧糖,我希望它是原味的。自在、天然、纯真。
那么你呢?
后记
终于写完了。
从手机里的1500张照片里选出300张照片真的是把眼睛都看花了。反复筛选,对照地址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许多原本不知道却很重要的地方并没有被错过。
但其实,只要没有白白辜负那些美好的瞬间,怎么样都值得。
我把活着喜欢过了。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