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黑暗王国的残烛)
孔子长相颇怪,“生而圩顶”,头顶上中间低,四周高,故名丘,身长九尺有六寸(2米43左右)。孔子的身子足够高,足够长,长到其身影遮蔽了整个民族漫长的历史。我们中华民族顺着他的倒影前行了两千多年,至今都未能走出。
宋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一生倡导仁,实践仁,修自身为仁,并努力改造社会政治为仁(理念没有被当时权贵所采纳,但孔子仍然知不可为而为之)。孔子生存在一个洪荒时代,有阳光普照万物的生机勃勃,更多混乱无道,暴力和弱者的呻吟,混乱和宁静,束缚和挣扎,阴谋与流血,理想碰了钉子,天真遇见邪恶,友情温暖,世态炎凉。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他恢复周礼的理念,推销着过去时代的精神,但屡屡碰壁,志不得伸。最终他还是失败了,某天孔子疲倦归来,在一条小河边,看着水里自己斑驳的两鬓,“甚矣,吾衰矣”(太惨了,我已经衰老了)。他心事浩瀚,人事渺小,天道无情,青山依旧,哲人其衰,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逝者如斯夫!”
自魏晋以后,中国文化传统中,就有了一种古怪的现象,那就是人格理想和伦理责任的分离。但先秦战国孔子不是这样子,他的核心理念是仁,一以贯之,主要讲忠(自我约束)和恕(宽容他人)。 在离开鲁国14年之后,孔子回到了鲁国的故乡,外面的世界更加混乱了,他打开了书简竹筒,同时也使世界有了一个伟大文化的源头。是的,他的现实政治活动失败后,他埋头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孔子本来想通过立功来传名后世的,但失败后他便想通过立言来不朽。于是孔子收集民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三百零五首诗,于是这些积满时光尘土的古典才成为经,并庄重的为诗回护“不学诗,无以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接着是收编整理官方的上古之书《尚书》,微言大义的《春秋》(历史批判,政治批判,道德批判),著六经。晚年研习易。
孔子描述自己的形象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知老之将至”(活到老,学到老的终生学习者)
孔子逝去后,天地一片黑暗,他不再属于以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孔子点燃中华文明的内核,向明星一般照耀万古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