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郎咸平叶檀……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高冷的专业研究比如各种论文,这些知识含金量高,专业程度高,值得反复研究思考,但是能看得懂的人非常少,因此没有流量不被关注。
相对的是广大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流量信息,例子莫过于近日白百合出轨,李小璐,王宝强的新闻。
特点是流量巨大,快速上头条,无聊时大众都喜欢吃瓜。
同时,这些信息也最没营养:一个月后大概就没多少人关心白百合到底有没有出轨,李小璐到底有没有绿帽。
这都是人家私事,跟你我有啥关系?
一个月以后,大家的注意力又会被拉去下一个热点事件。
你什么八卦都不看,明星一个都没听说过,你也活的挺好,生活质量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信息传播的一大特点就是:
如果你想真的说点干货,那就注定小众和高冷。
虽然有真料,但是没人听。
当年郎咸平喊出做经济界的超男,背后体现的就是这种无奈。
如果你要博得流量,那你就需要走三俗路线。
dumb down,可以翻译为降维。
你需要降维来吸引更大的流量。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降维确实可以吸引流量,但是代价是牺牲了内容的深度,趋向娱乐化。
大家看变形金刚这样的好莱坞大片的感觉:看的时候热闹非凡,看完以后没啥感觉,过了一个月就想不起来了。
罗胖子干的就是:信息传播娱乐化。
一周后一月后,没有热度了,
这些大v可能已经在忙着吹嘘下一个热点了。
罗振宇的跨年演讲,
有多少人还记得去年前年的跨年演讲?
有多少人会去想演讲内容有没有道理?
今年和去年前年有无内在逻辑?
是否靠谱?
是否有证据的支持?
对我有没有实质的帮助?
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和郭德纲的相声冯小刚的贺岁片是类似的,
都是能够让大家放松一下的娱乐产品。
罗振宇,牛在巧妙的提高了娱乐的逼格。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娱乐一定是俗的。
娱乐不分高下,没有门槛,不管是博士生,还是工地上的民工,对于影视明星的审美是大同小异的:无非就是脸蛋和身材。
这也让一些人在追求娱乐的同时有了一定的负罪感。
但,罗振宇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娱乐借口。
如果一位大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夕还去看电影,或者刷微博看明星出轨,他虽然得到了娱乐的快感,但是内心一定会有愧疚:我又浪费了本可以复习迎考的三小时!
但是他如果花同样的时间去听一场罗振宇跨年演讲,他可以这样安慰自己:我至少还学到了一些东西!
罗振宇确实是一个营销天才。
多少人梦寐以求能像罗振宇那样获得流量,把钱挣了,同时又不至于像影视明星那样通过简单粗暴的脸蛋和身材来吸引关注,罗振宇都做到了。
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降维降的太厉害,就没有营养和深度了。
这和好莱坞拍的一些烂片一个道理:感官刺激很强烈,但是由于缺乏深度,因此没有任何东西值得回味。
到最后内容制作者发现,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做出来一款赚钱的垃圾:热闹的时候确实能火一把,但是产品没有任何保存价值。
一年之后几乎没人会想到要回过头去再看一遍,再品味一下,即使删了也没人觉得可惜。
纯粹从娱乐角度来看的话,
以知识的名义进行娱乐,
比纯粹的满足感官的娱乐还是要有意义一些,
至少不会更差。
所以罗振宇是一个现象,
取得了巨大成功,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在中文世界里有越来越多真正有干货,
有深度的信息传播,
让更多的读者和听众在十年后,二十年后还能想起当年自己看过的一篇文章,听过的一档节目。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能为大家带来价值的好事!
唯一能对罗胖子提个醒的就是:别过度营销。
当人们开始议论:罗辑思维营销做得好,广告做得好,资本运作好,可惜就是内容越来越不好的时候……
就为时已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