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电视剧,改编自日剧《卖房子的女人》,由擅长讲述平民故事的编剧六六操刀,孙俪、罗晋、王自健、张萌等演员联袂出演,影片于2020年2月21日首播。
故事讲述了房产中介房似锦(孙俪饰),从总部空降到上海静宜店,与徐姑姑(罗晋饰)形成“双店长”管理模式,过程中,双方截然不同的卖房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碰撞冲突;同时,在买卖房子的背景下,也为观众呈现了中国民生的现实百态。
很多人评价这部电视剧,喜欢从剧情与现实是否相符出发,但其实,这并不是一部作品的题中应有之义。艺术,应该保留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部分。毕竟,生活不全是艺术,艺术需要取舍加工、提炼感悟和再创造,才能给人更有价值的启发。接下来,我将从“角色设置、职业理念、对人生立足和行业发展的现实关照”三个角度,一步步探讨电视剧想给我们传达的主题与启示。
01、角色设置:“双店长”代表双重价值观,服务模式冲突的背后,源于各自原生家庭和人生理念的不同
房似锦和徐姑姑,同时担任门店店长,没有正副之分。一个价值观是“做事第一”,不讲情面;另一个是“做人第一”,情面大于业绩。两位在短期内,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相比之下,房似锦一心想成单,而姑姑更倾向设身处地的为客户着想。
这种强烈的对比,源于他们的人生理念不一样,而这种人生理念,都带着各自原生家庭的伤痕。
① 房似锦追求成交量,赚钱才是王道,源于她从小缺钱
出身上,房似锦有点像另一版本的“樊胜美”。作为家里第4个女儿,她一生下来就差点被母亲扔到井里淹死,幸好被爷爷救下,才活下来。可见,在这样一个家庭,她从小既缺爱又缺钱,就连“房四井”这小名,也像一块永褪不去的伤疤。
长大后,一向要强的房似锦,靠自己的销售能力,做到“华北片区营销十佳、北京地区五佳店长之一”。按说应该是挣了不少钱,但耐不住家里是个无底洞,无赖的母亲总也不放过她,天涯海角追着要钱。
房似锦一出场,爱打扮的女店员就火眼金睛,“从包到箱子到一整身衣服,全是大陆货!”然后,她租房子选最便宜的凶宅,后面还跟人合租,可见,房似锦一直省吃俭用,生活拮据,除了工作,没有什么真正的生活乐趣。
英国作家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说,
“灾难和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变得心胸狭小、极端性更强。”
在我看来,房似锦从小缺钱,虽说激励了她的赚钱斗志,但相伴而生的是,因为缺钱,让她变得极端,这才可怕。
剧中,房似锦奉行“卖出房子才是硬道理”,所以她无底线撬下属的单“我不认为我抢了他单子,我是在替他擦屁股”、“只要有房,就一定忽悠到你买”、“人生只有卖房赚钱能让我快乐,其他上下级关系、人际关系、下属状态,我统统都忽略……”
房似锦这样的言行,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把赚钱奉为圭臬,赚钱才是她的价值观。但这种价值观,是畸形价值观,它的背后,是房似锦性格的缺陷和人生的不幸福。目前的房似锦,显然是一个成长中的角色,根据剧情走向,未来还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② 徐姑姑追求质量,注重良心服务,源于天生的同理心
徐姑姑的身世也苦。他原本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母亲是上海名流。七八岁时,父亲出轨,母亲无法忍受家庭破碎,在给儿子过完生日的当天下午,就跑到那个女人家的楼顶上,跳楼自杀,惨死的场面,徐姑姑一辈子忘不掉。
这也是徐姑姑为什么不接“阚先生给小三买房”这笔单的原因,他痛恨破坏别人家庭的一切行为。他心里住着一位女性,也许是他的母亲,让他有很强的同理心,有点悲天悯人,却也细腻如发:
他会弹尤克里里,会进厨房烧上两三个小菜;
工作上爱员工,即使摔致尾椎骨骨折,他不但不埋怨员工,还买了一个冰箱帮他们放剩饭剩菜解决问题;
业务上,为客户着想;
在家爱老婆,原本的假离婚,还甘愿把财产划归到老婆名下。
只是撞见老婆“激情出轨”后,他表面态度坚决、不原谅,但实际又优柔寡断,任由前妻胡作非为,甚至前妻宣布怀孕,他明知不是自己的孩子,在众人面前却不解释,还冒雨回家帮她煮面。
《奇葩说》里有句话: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善良没有长出牙齿来,那就是软弱。
在我看来,这样的徐姑姑,同理心、善良的背后,又变得过于软弱。虽说在业务上,对客户保有同理心是好事,但在做人做事上,他的原则感有点模糊,最终会害己害人。就像在他的带领下,下属们成长缓慢,朱闪闪被当成吉祥物,只想工作时碰上个金龟婿嫁了,而楼关山连中介的基本常识都没有。
房似锦和徐姑姑,一个太硬,一个又太软,不同的人生底色,塑造了他俩不同的价值观。电视剧《安家》设置这样两种角色,一方面,通过角色碰撞,丰富剧情,突出主题;另一方面,通过两种服务模式的对比,让观众对这份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02、职业理念:房似锦单纯“赚钱”的理念不会一成不变,未来会与徐姑姑继续碰撞融合,暗示企业在发展中走向成熟
电视剧《安家》,剧名之所以区别《卖房子的人》,在于它不只是在讲买卖房子,更多是为观众呈现人生中的现实生活百态,有一种更高层面的人文主题,让观众产生共鸣、感慨、启发的同时,也对房产中介这个服务行业,有了新的认知。
① “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房似锦自信霸气的背后,是利己思维
针对博士夫妻这种买房老大难户,房似锦确实抓住了客户痛点,在“跑道房”的装修上下了一番功夫,但是,房子的很多“坑”她都没提,她故意让两人分开看房,绝口不提上厕所很麻烦,要赶紧签合同,即使女方要生二孩儿了还是忽悠其贷款买房,完全不考虑以后这个房子他们夫妻还能不能卖出去……
房似锦费这么大心思把房子卖出去,终究是为了自己能成单。
虽然表面上,她帮博士夫妻做了很多事,比如
亲自上家帮清理房间,为了旧房能卖个好价钱;
用心做装修创意设计,从垃圾堆里捡回他们儿子的画,挂在“跑道”上当画廊;
新房阁楼上开个大大的天窗,可以看星星……
这些做法都很打动客户。
但是,房似锦的目的,也就到把房子脱手为止,那些所谓的用心,只不过是卖房子的“手段”,至于客户使用房子之后出现什么问题,跟她无关。
在我看来,房似锦这种做法,作为一个初级销售无可厚非,毕竟,销售的职责,就是完成指标,协调资源完成合同率。但如果想走得长远,很困难。这样的职业理念,只顾短期,长此以往,没有口碑、树立不起好的信誉,最终还是会影响自身立足,进而影响行业发展。
② “我卖的不是房子,是幸福人生”,徐姑姑情怀背后,是利他思维
剧中,那对卖包子的老夫妻,辛苦攒了一辈子钱给儿子买房。签合同时,还没过门的儿媳妇突然插进来一脚,想带上自己的名字。
徐姑姑建议,可以贷款买房,让老人留一部分钱在自己手里,而房似锦站在销售的角度说“贷款多出来的利息,等于要多卖80万个包子”……最后,老夫妻还是一次性付了全款。
相比之下,徐姑姑摒弃销售立场,为老人着想,担心老人日后受欺负,他更关注的,是买房人的幸福。他希望经他手的房子,能为买房人打开幸福的一扇窗,他不是仅仅停留在眼前的成单上。
所以,徐姑姑在卖房时,推崇“有所为有所不为”。他说,“我们赚的不仅是佣金,还有良心。”相应的,在管理方式上,他推崇的是特有模式:其他门店在上早课、喊口号、跳抓钱舞时,他抱着尤克里里,带头唱民谣小调。这种“世外桃源、与世无争”的管理方式,虽说有点不伦不类、过于懒散,但作为徐姑姑职业理念的延伸,暗示他和房似锦是两个极端。
两个店长理念上的冲突,可以看出未来故事的走向:房似锦的价值观将会逐渐扭转,与徐姑姑还会有更多碰撞,但相信,两人最后一定是走向同化融合,相互取长补短,这也预示着企业在不断发展中走向成熟。
03、现实关照:不论人生立足还是行业发展,“利己”终是短暂,“利他”才能长久,最终要把握好平衡
电视剧《安家》,从房产中介切入,带观众见证了一系列或光怪陆离、或接地气的人生故事。观众从别人的喜怒哀乐中,找寻自己生活的借鉴,形成各自的启发。
生而为人,利己是本能,利他是一种选择。
在我看来,利己与利他,相比单纯对错、好坏的探讨,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把握好两者的平衡。接下来,我将从电视剧人物剧情出发,延伸到现实生活,谈谈我的感悟。
① 做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不只是生存下来,还要有长远正确的价值观
房似锦和徐姑姑,单靠各自为政,生意都不会长久。如果只有房似锦,时间长了会没有客户;如果只有徐姑姑,可能一开始就活不下去了。
这说明,利己与利他,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辩证统一、与时俱进的,两者本来都不可或缺。
孔子《论语》中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想活下来,也要让别人活下来;自己想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想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这是一个“仁爱”的人应有的价值观,当然,前提是自己要有实力。
战国庄子说,“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越利他,则越利己。”
过程中,有多少程度的“利己”,多少程度的“利他”,这就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生活中,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财”没错,但要“取之有道”。如果完全不为别人着想,就会沦为唯利是图、没有道德的人;如果全为别人着想,自己就会挣不到钱,无法立身。关键在于,在金钱和良心之间,把握一个平衡。
② 一个行业,想要做大做强,走向成熟,就要树立责任感使命感
电视剧中,安家天下的企业招牌信誉,事实上,是靠着徐姑姑这类人在打造和维护。徐姑姑花了10年时间,让人们看到他的良心、信誉、职业道德,他这个战略,并非没道理。
一个企业,规模做大时,相比生存,更多要关注的,应该是企业使命、社会责任,要有“利他”思维,才能在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这种思维,是靠平时一点一滴实践出来,实打实地为客户做事积累起来的,不会一蹴而就。
现实中,那些“利己”思维的企业,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最终都摆脱不了付出惨痛代价的命运。
相比之下,很多企业注重大格局大胸怀,他们常常捐赠贫困山区、社会有难时挺身而出,深得民心。这些企业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一个有爱心的、有责任感的企业,产品肯定也可靠,走得也会更长远。
结语:
电视剧《安家》总体来说,立足民生百态、剧情人物都值得挖掘,这种小人物大故事的现实题材剧,让观众找到共鸣的同时,也对房产中介这个职业有所了解,更是对整个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有了新认识。
今天这篇文章,我介绍了从编剧角度看《安家》的一些解读,也结合现实,介绍该片的一些启发。通过观看《安家》,观众也对做人与做事背后的“利己与利他”思维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种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应该被观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