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家长群里,听到老师要求家长多督促孩子。有的家长开始发牢骚,孩子就是干啥啥墨迹,除了玩儿。为了教育他,笤帚疙瘩不知打断了多少,饿他,拿凳子拍他,都不管事儿。我都怕他会离家出走。听到这些,潜水的我再也忍不住了,劝他不要再打孩子了。
听到这些,就会特别心疼这个小孩儿。当父母的,你就不会换个位置想想,假设你爸妈这样对你,你会不会恨他们,会不会更讨厌学习?打骂的结果只能效果相反,有害无利,把孩子打得离父母越来越远,离学习越来越远。
心疼这个时代的孩子,课业负担特别重。每个老师都有绩效任务,以学生分数衡量教师的成绩,并且落实到工资上,造成老师们单纯追求分数。话说,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改变,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
所以语数外,哪科老师也不落后,留起作业来毫不留情。不是说哪一个老师这样,几乎是所有的老师,都在干着同样的事情。家庭作业留得多,还普遍存在惩遍数。假设要求的默写听写错误到一定程度,就会受到惩罚。罚写十遍五十遍,乃至变态的一百八十遍。
常常是写到了夜里十二点,有时候还写不完。那么挨了罚的孩子,一定是完不成今晚的家庭作业了,比如说还有默写的任务。要求先会背再默写。如果老师知道了,她会说,不能惯着孩子毛病,必须让她背完,再默写。即使这么做,他能记得住吗?已经非常瞌睡,东倒西歪。
更有一年级的小孩子,写作业也会写到十点半。就算所谓听话的乖孩子,除了吃饭,从四点多放学开始一刻不停地写,也会写到八点半九点。这小孩的手受得了吗,话说七八岁的孩子,手指还没完全发育得特别灵活呢,完全不适合大量书写。孩子的小手指常常写出一个大包来,直到最后磨成了茧子。
所以说,童话大王郑渊洁自从孩子被关了一次小黑屋后,就不再送他上幼儿园了。孩子上小学后,发现应试教育的僵化,就不让孩子上学了。最后完全自己教育,后来这孩子很正常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这是个孤本,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成为郑渊洁,能力所限,时间所限,要工作要家糊口。却从中看到了应试教育的不合理之处。郑渊洁写的作文,老师给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老师要求一定标准必须分三段按总分总的,写雪必须见到雪,写打雪仗堆雪人儿的,你若间接写了别的,以无雪而映雪,老师会给差评。我同事爱人也是个作家,帮孩子组织了一篇作文,也得到老师的差评。
连作家也写不好小学生的作文,因为老师的标准僵化。更有可怕的,要和标准答案一字不差来阅卷。这是要培养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吗?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是千差万别的。就象植物,有的是四季常青的多肉,有的是每月开花的月季。有的是多刺儿的鲜人掌。如果都以开花为标准,统统把别的植物都砍死呢,还是都改造成开花呢!那得从基因改造开始喽,看来老师的任务实在是太繁重了。
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孩子是不道德的。首先孩子资质不同,对知识的领悟能力有快慢。孩子的性格不同,对于学习投入的精力也不一致。我们要允许他们以不同的速度掌握知识,不能千篇一律的要求孩子,统一在一天之内必须都背下来。
我试过和孩子一起背诵,有三五百字的两三段古文,非常拗口且难以理解。象我这样有点文学修养的家长,也是先看了注释,再讲解给孩子,才慢慢知道怎么回事儿,慢慢记住。大概用时一个小时。对于别人家的小孩呢,他能用多久背下来呢!完全是死记硬背啊,完全没有规律,啥也不懂。
应试教育开始重视国学了,于是就开始要求孩子背诵大段的《大学》和古诗。却又不进行讲解和学习,硬背。硬背也行,多给点时间。
对于老师偏爱的孩子,无非是学习好听话安静上课认真听讲。老师是存在偏见的,对于这样的小孩儿,即使犯了小错误,也可以视而不见。而对于一惯调皮好动的孩子,可能就比较严厉。如果你的孩子不符合这个规定标准,就会按这个要求他整改他。也会要求家长按这个标准整治他。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那样的家长,家长为了自己不在家长会上被老师批评,为了孩子成为学霸,用尽了办法,甚至打骂。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霸,学校也不是生产学霸的工厂。我们应该进行差异化教育,根据孩子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材。不能以教育者的喜好,斫其天然之姿,而以人工强扭强弯,使之变形,失去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只会死学知识学死知识。
人群中智力超群的儿童,只占人口的3%,绝大多数孩子智力正常。老师和家长需要做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减少课业负担,让孩子有时间玩耍有时间锻炼身体。我们都希望看到学校教育的最终产品一盆盆形态各异生机勃勃的各色植物,而不是弯曲变态的一盆盆人工盆景。
v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