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想象,30岁的自己,成熟、自信、内敛、知性。穿着一身正式的OL,穿梭在北京的各大商圈,为了一个项目的落地而迎朝阳披星月。18岁的时候,我期待遇见一个这样的自己。
22岁的时候,大学毕业,不知道哪里是归乡,也几乎忘却了什么梦想,无论前路还是远方,都是迷茫。莫名来到了北京。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她包容而强大,历史悠久却又朝气蓬勃。我不喜欢甚至十分反感拥挤的人群、匆忙的脚步和遥远的上班距离,一度想要逃离。逃离这座有魅力的城市。
可是,在拥挤人潮的缝隙里,眺望窗外的时候,总是不难发现一些穿梭在商圈中的影子。她们着装或正式或休闲,并不是一味地OL,但无一例外,她们成熟而内敛,知性而自信。
我赫然发现,这竟是自己曾经梦想成为的样子。而自己,已经悄然长成了另一个样子。可我,并没有梦想破灭的愁苦,甚至隐隐有些释然和庆幸。
也许不是所有的成熟内敛都伴随磕绊,可是没有磨炼,又有谁能真正退却纯真转而内敛?成熟不过是抹去自己的棱角,寻求到的一种与规则和谐相处的方式。这些人,令人心疼也敬重。他们没有在规则里迷失自己,同时活出了自己的色彩和魅力。
可是回想自己,终究没法变成她们。
大学时,我非常羡慕同学薛的妈妈,年近50的一位阿姨,活的像是一位17岁的娇宠女孩。岁月在阿姨的身上留下了温婉知礼,舒心的生活却同时保留了阿姨少女搬的活泼和开朗。看到她,就像看到了一抹柔光,想要靠近,想要微笑,疲惫的心想要落泪。
当亲人朋友不认识的人随便一个人听到你在北京的时候,总是会说有志气,好好干,拼出一番事业。这也是我18岁曾经梦想过的样子。
可是在北京四年,我发现生活就是生活,是平淡无奇的工作和简简单单的日常堆积起来的365天,没有那么多的激昂情绪,长久拼搏。有的是细细碎碎的小开心小矛盾的生活堆积。有的是工作做得好的正向鼓舞与没有做好的懊恼的交织。
在北京,我并不一定非得为了什么梦想而奋斗,我只想,工作的时候,悉心做好;生活的时候,随性挥洒时间。我在北京,是在生活,不是在奋斗。
不知道是什么误导了每个人的视线,我很希望我的父母来北京,看一看我生活的城市,看一看我住的小区,坐的地铁,爱吃的黄焖鸡米饭都是怎么个样子。可是,在他们的心里,北京很远很远,远到他们不敢来。
有谁能一辈子去为了梦想拼搏呢,即使在拼搏,也是一点一滴融入生活的吧,终究,平凡的生活,才是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