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老师:渭水徐工
渭水徐工,有书智库签约作者,自媒体人,微博读物博主,荔枝微课认证讲师,野生科幻迷。作品曾被众多报刊、杂志收录,各平台阅读量累积量过千万,擅长以冷静视角、锐利笔锋描绘世间百态,也精于旁征博引,以吟游诗人的文笔揭示世间奥秘。
一、听书的格式
用固定的开头,把话题引入到这本书上。分三个知识点来讲解:
逻辑主线
介绍作者
三个知识点——重点解读
这三个知识点可以是并且关系,可以是递进关系。
想想读者为什么选择听写本书,出于什么目的来听这本书。读者不会无缘无故的花费时间和金钱买听书这个消费。读者自然是想获得别人给出不了他的收获,
首先该怎样选择三个重点来让听众获得真正的收获。
其次,我们该如何把这三个重点讲得活灵活现,让听众印象深刻,过耳不忘。
最后,我们怎样让观众突破认知,从而让听众成为回头客。
1、首先来讲第一个重点,我们该如何让听众选取最合适的三个解读重点?
通常这种干货类、技能类的书指向性非常强。
例如《爆款文案》听书的听众一看到这本书时,他就关心两件事,一时是爆款、二是文案。
读者听这本书的目的是,我们如何才能写出爆款,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文案,他们听书的目的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我们写听书稿时,要考虑读者的目的,把干货书明确到指向性,一路延伸到我们的听书稿里面。
2、很多朋友对这三个重点有疑惑。
我们在选书时,要贴近书的主题来选取,很多朋友看完一本书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很多零零碎碎的东西,我要把这么多零碎的东西融化到听书稿里面去。
怎样操作才能把这些零碎的东西融化到重点里面去呢?
首先就要打破这本书原有的逻辑,我们讲书人一定要把这本书讲给别人听,这个‘’讲"就是解读的意思。讲书人把这本书原有的内容经过提炼整理,带有内在逻辑的全新感悟,带给听众,并且与听众产生共鸣。
如果我们把这本书原有的逻辑放到在二十到三十分钟里面,是讲不完的,所以我们要尽量重做这本书的逻辑。
a、要学会与同类件合并在一起。
比如一些散落的点,如果内容很接近,我们就把一些散碎的知识点放在一个并列句里面,一笔带过,把它涵盖过来,为读者直接讲述。
b、勇于取舍
经过归纳总结和合并线之后,原书中许多的散碎知识点可以集中放在一起,放到三个重点里面,并向对进行深入的阐述,如果知识点仍然很散碎,不能被覆盖过来,这时候你就要勇于取舍,舍弃不重要的知识点。
如何判断哪些东西是真正的重点?哪些东西又没那么重要呢?
c、利用互联网
只要越多的人在关注这本书,它就是重点,怎样才知道哪些会关注人这本书呢?
我们上网搜索一下,大众真正关心的流量就高,点击量也是非常大的。
我们也是为庞大的听书而服务的,有越多的人在听这个内容,我们就越应该应该讲这些内容,否则就没必要讲。
d、联系生活
比起小说类的听书来讲,想要把干货内的听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也是很容易的。之前说过,干货类指向性非常明确,读者的目的也很明确。
二、阐述三个重点
如何才能把这些内容讲得活灵活现呢?
1、套路相似
其实市面上的畅销干货书。套路非常相似,仔细翻一翻书的每一个章节。都放上一个理论观点,再放上许许多多个案例。案例占了庞大的篇幅,最后再用理论和观点进行总结。
2、观点比案例重要
这才是我要解读的重中之重,我们把原书里的观点拿出来,把这个观点从头到尾用自己的话与读者讲解一下。
三、听书和看书的区别
看书:当我们看书时,眼睛会被书本的上的白纸黑字吸引住,我们的思想会被被顺着的白纸黑字所延伸,把五感中更多的感受也吸引进去。
听书:我们在听书时,耳朵受到刺激,但是我们的第一感觉永远在眼睛上,我们的眼睛也许会看到其他的画面,那么我们可能会被其它的事物受到影响,从而降低我们去哪听到的信息量。
从以上看来,我们在听书时吸收效率远远低于看书。我们作为一个听书解读人,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
我们可以用文字来营造这种画面感,能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产生。
还需要寻找一些特别生动的素材辅助一下我们即将要做的阐述。
四、举例说明
解读上线的文章《独立思考》的观点:一个人独立思考大致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懵懂的阶段,他们会盲目的相信别人。
怀疑阶段,他们会有根据没根据地开始怀疑一下,他们所接触的事情和别人的观点,这是一种进步。
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能够包容不同的观点,也能形成自己的想法,表达怀疑之后,有理有据的,在看待每一件事时,能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出发,进行分析。
如何才能把这三个观点讲得不那么干巴巴呢?
下面我分别阐述一下三个观点:
1、盲从阶段
这种人很容易被别人煽风点火,宣泄情绪,不会对本质进行思考,
2、怀疑阶段
他们怀疑一切,只会大胆假设,不会小心求证,更不明白抬杠这种东西不是靠嘴上质疑的,必须小心佐证,有理有据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3、信服阶段
这个阶段的人,他们会从全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说话办事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以上就是我们用素材变得活灵活现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