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一直在与娃分享着《窗边的小豆豆》。
实际上,跟着娃一起,把许多应该早读到却没有读,或者应该认真读又没好好读的书,又用睡前时间补上了,于是两人跟着文字中的喜怒哀乐,一齐嬉笑怒骂,或是临时模仿恶搞一番。
黑柳彻子写的小豆豆,娃说就是作者自己小时候;看来娃去借这本早该一年级阅读的书,是做了功课的,或者是听着同学介绍过的。几天读下来,这样的小豆豆,基本上也就是每个读者小时候的样子嘛,何止是作者小时候呐!
小豆豆那么多奇怪的“毛病”,那么好奇的心,就是在巴学园得到了很好的成长;而且毛病也不见了,什么好奇的问题,都被校长先生这温和的老头儿给解决了;巴学园是个神奇的学校,小豆豆他们都很喜欢那儿,不光如此,连咱娃也边听边想着:要是我也能去过这样的学校,多好啊!讲真,我内心也是万分羡慕呐!
羡慕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日本,小豆豆他们这些看似有“问题”的小鬼,能遇上校长先生这样懂得教育的人,开办这样一所有意思的学校,用最天然的场所,最诚挚的爱心,最让孩子们接受的方法,来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
无论是带“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盒饭,还是在礼堂“露营睡帐篷”,亦或是鼓励没带泳衣的孩子直接裸体去泳池游泳,再或者组织孩子们去泡与海连接在一起的温泉,还有自创了极负特色的韵律操,无一不体现了校长先生尊重孩子、热爱孩子的心。
教育从来都不是学校一个方面的责任或义务,在校长先生时常给家长们的信里,可以知道,像小豆豆妈妈一样的家长们,更要体会校长先生的良苦用心,并及时赋予极大的信任与支持。所以应该好好配合做“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盒饭而不厌烦;应该理解让孩子穿最差的衣服去学校的用心;应该放手孩子们去锻炼的机会;应该欣赏孩子们的一点点进步,为她们骄傲与自豪。
除去巴学园里的生活,小豆豆还是会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对于小豆豆想要养小小鸡的时候,爸爸妈妈起初是反对的,因为他们怕她会因为“离别”而受到伤害。
这样的心情的父母,应该不分国别。读到这一片段的时候,我禁不住想起阳台上笼子里的那只狗,虽然在我曾经极力的反对,但还是希望,要是哪天娃的这个玩物遇上不得不“别离”的时刻,她已经长大,起码心理上已经长大,少一点伤心才好。
没有拥有,也许也不会伤心失去。
老白的课件里,曾经用心理学的谈判理论说起过,丁克的一族永远无法理解,有孩子的父母失去孩子后的那种撕心裂肺;而人类最狠的报复对手的方法,就是让他(她)拥有再失去。
当初不想让娃体会失去的心情,应该和小豆豆父母不同意她的心情,应该是同款的吧!
所以,以后的日子里,不太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娃如小豆豆一样,遭遇“别离”的伤痛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