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尔图来萨拉曼卡,途中是少不了 “葡止于此、西始于斯”的交集点 。如没有人点拨的话,外来人是很难找到这个点落在哪里。伊比利亚之旅,全程估摸在2600公里左右,巴士驶过葡西交界处,即算进入了下半程。之后萨拉曼卡、托莱多、马德里、萨拉戈萨、安道尔、直到巴塞罗那撞线,五天内容满满的,没有了自然景观。零星的有些皇宫、城堡、大学,余下的不是广场、教堂,就是教堂、广场。只是心理有应备,所以谈不上遗憾 。
# 萨拉曼卡 # 是闻名世界的大学古城
# 托莱多 # 至今保留着中世纪风貌的古城
在西班牙,大小城市都有广场,一个城市有多个广场。广场是他们城市的神经中枢,精华所在。还有一种说辞即广场是满载阳光和空气的心脏。西班牙是个适合慢生活的地方。当你来到一个又一个城市广场,由于环境全然不同,初旅者的新奇感也会随之刷新,至于广场功能还是相近相似的,休闲、散步、约会、娱乐、浪荡,因之引领城里人消遣着优渥的慢生活 。顺便一说在伊比利亚上洗手间,无论是在商店、广场,还是公路加油站、旅游栖息地是不收钱的,但得先消费 。萨拉戈萨的比拉尔广场很大,阳光也很灿烂。歇歇脚、补补水,坐在露天咖吧与导游聊兴甚酣,间有同行客匆匆而来请导游出山。原来有个老同学仨人组,他们在其他门店买了两杯咖啡、一份冰淇淋,用毕去上洗手间。看门的大妈收了小票,拦下一人,横竖不让进。由于彼此语言不通,鸡同鸭讲很无奈。了解后导游说:“小票只打了咖啡,冷饮没打。商量没用的,这票是与老板结账的依据,也难怪她 ”。随后领着仨人再折到吧台补票,事儿解决了。一件小事只是掀开西方文明的一角,让人体验到了异国的一种边缘文化。
# 马德里 # 一个“日不落帝国”的中心。北京有多大,16000多平方公里。马德里有多大,607平方公里。
广场是他们消遣生活的处所,那教堂则是他们心目中的城市之光。所谓心目中的城市之光可以这样理解,教堂不仅是他们精神寄托,也是他们城市的响亮名片。其实大部分东方人观访教堂,感应相对是滞钝的。兴趣或许会有一点,只是侧重关注教堂的历史与背景,名头与地位,以及建筑风貌,而无关宗教。俗话说 “见多识广”,教堂看多了,拜占庭、罗曼、哥特、巴洛克等等建筑风格渐渐有了些初步概念。个人认为不管什么样式教堂建筑,它的风格首先是种模仿,同时也在创造。各种建筑样式或被引经据典,进而反映出各自 文化内涵。古希腊创造了廊柱式建筑;古罗马创造了拱门与穹顶;拜占庭式教堂用希腊正十字架平面形状作为首创;罗曼式教堂的长方形会堂和拉丁十字架的平面占据统治地位;哥特式建筑采用大面积花玻璃艺术和改以尖顶风格并追求建筑高度;巴洛克其实是16世纪末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影响区域扩展到美洲、亚洲各地,手法上运用数不胜数的曲线、反向曲线,赋予感觉和奇思遐想以自由,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是其登峰造极之作。扯远了,就此拽住。
# 萨拉戈萨 # 一个曾经不可一世的费尔南多二世统治下阿拉贡王朝首府
# 安道尔公国 # 欧洲地势最高的国家,欧洲四个“袖珍国”之一
在西班牙,马德里排老大、瓦伦西亚老三、塞维利亚老四、萨拉戈萨老五,老二即是巴塞罗那。老二地位,全然不似上海,确切地说与英国的爱丁堡更相近。爱丁堡是苏格兰的首府,巴塞罗那则是加泰罗尼亚的首府。这里第一官方语言是加泰罗尼亚语,第二官方语言西班牙语。两者都有分立的倾向。瑞士是宁静的,法兰西是浪漫的,西班牙是奔放的。在巴塞罗那,奔放不仅仅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如灯红酒绿的夜市、激情四溅的球赛、热血沸腾的斗牛、活力十足的弗拉明戈舞演,奔放还表现在众多风格迥异的建筑上。顺着一条城市主干道 “Passeig de Gracia” (购物大街)一路南下,会发现两侧各种精致豪宅竟没一幢是相同的,除了建筑大师安东尼奥 · 高迪作品外,还有Casa de les Punxes, Palau Baro de Quadras, Casa Amartller 等等知名建筑,就像博大的建筑展示群,供人观赏。耸起的雕塑建筑圣家族大教堂,对抒情的歌颂结合于狂热想象,把自然装饰与新哥特式及样式主义风格揉合在一起;作品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弥漫着超级巴洛克气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个人认为,这些 “新艺术” 建筑并不具备无限的生命力,它在类似迪尼斯小环境或许有着参考值,对于一个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建设,既不协调也不美观,终将被新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所取代。至于圣家堂建造未竟,据说还得50年。这似乎超越了宗教上的意义,有为艺术而艺术之嫌,而且后期再造与前期风格很不匹配,更像是狗尾续貂的大杂烩。值得一提的是,欧洲人的古建筑保护理念令人节击赞赏。上千上百年的建筑,只作内部保养维修,而旧式外观和主体材质,都尽可能用先进科技维持其古老的原貌,很少使用拆除重建方法,再造一个毫无质感的仿冒品来欺世惑众。
# 巴塞罗那 # 西班牙最著名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