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致病的原因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有强烈的传染性,会导致肺炎。那么,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让人患病呢?
(一)病毒侵袭的过程
新型冠状病毒侵袭人体后,人体正气奋起抵抗病毒。这个过程会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让人产生不舒服,是谓患病。可以说,感染疫毒后所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其实都是正邪交争所产生的。
现代医学认为:一种病毒要想入侵人类体内,要突破“重重防线”,而人体也终将发现它们的存在,然后“奋起反抗”——这就是人体的免疫机制。打喷嚏、咳嗽、咳痰,这些都是免疫细胞与病毒作战的表现。人类的呼吸系统尽管是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开放系统,但这个系统从头到尾有多个环节,均部署免疫细胞“重兵把守”,防御病毒入侵。
一则,咳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时,通过鼻腔和口腔进入到人体咽喉部后,将进一步蔓延气管及更细的支气管,进而到达肺泡。不过,这些病毒进入肺泡的每一步,都会遭到免疫细胞的“防御”和“监视”。具体来看,人体气道表面的大部分细胞,都含有“像刷子一样”的细长纤毛,这些纤毛表面还有能够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这些黏液能够包裹病毒,并依靠纤毛向上推动,经气道从口腔内排出——这个过程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咳痰”。当然,咳出的痰上,也就沾着不少病毒颗粒。
从中医来分析,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由水湿所化生。若脾阳健运失司,容易产生痰浊水饮。事实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主要是由湿邪引起的(包括环境之湿、气候之湿、人饮食不节导致的体质之湿等诸多因素合力而产生,内外湿邪相互勾结)。湿胜则生痰。痰聚于肺,咳则有痰。
二则,干咳
如果病人出现干咳症状,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病毒突破气管、支气管部位的防线,侵入到了肺泡,肺泡部位的免疫细胞,同样会被激活。
从中医来分析,疫毒自外入侵,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即成咳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干咳,并非完全无痰,是内有痰,只是未能咳出。若能服化痰药后,痰稍松动,咳而易出,则干咳顿衰。当然,还有一种干咳是肺阴虚引起的,那是真正的无痰而咳,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干咳完全不同。
三则,发热
病毒自外向入侵袭,自鼻或口至咽,再至气管、支气管,到肺泡。如此一来,一整套环节中的免疫细胞都会被激活,释放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直接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机体发热。这也是为什么病毒感染后,人类会有发热症状,并且成为一个验证感染的关键指标。此外,病毒入侵肺泡后,如果引起大量肺泡上皮细胞死亡,其释放的死亡物质,还会进一步刺激免疫细胞,引发更强的发热反应——具体表现就是持续高热。发热反应其实也属于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一方面过高温度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另一方面,温度升高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防御能力。
从中医来分析,发热是典型的正邪交争反应。邪气侵袭在卫分或气分,正气攻邪,邪盛而正亦不衰,则会出现高热。若正气渐衰,抗邪无力,则会出现低热。
为什么有的人在感染病毒数天后都不发热?这是因为体内湿浊偏盛,湿性粘滞,疫毒进入人体,与湿邪相结合,则或不发热,或产生低热。
四则,腹泻
除了发热症状外,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部分病人还出现了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这是由于咽喉与食道相连,部分病毒可能通过咽喉部进入到消化道,通过感染肠上皮细胞以及激活肠道免疫反应,产生相关症状。
从中医来分析,湿胜则泻。湿为阴邪,易伤阳气。且之所以产生湿邪,与素体脾阳不振有着。脾阳虚则清阳不升,阳气下陷,夹浊而下,即成腹泻。
(二)感染疫毒后症状为何因人而异?
为什么都是感染了同样的新型冠状病毒,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症状呢?
现代医学认为,答案在于每个人体内免疫系统功能有强有弱。大多数年轻患者表现为轻症,正是因为他们的肺部上皮细胞状态较为良好,对病毒入侵的天然反应迅捷有效。他们的免疫细胞功能完整、良好,即便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也可能不出现临床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
老年人的情况则不然,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机体功能开始退化,在应对病毒时,肺部上皮产生干扰素会“慢半拍”,产生的量也会少一些,这意味着,它们的免疫细胞释放干扰素以及吞噬病毒的能力会有所下降,于是人体整体抗病毒能力下降。
如果老年人还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时,其免疫系统功能更是薄弱,抵御病毒的能力更差,更容易被病毒感染。
从中医来分析,这是由正气旺衰所决定的。疫毒属外邪,邪气外客则正气奋起抗邪。若正气健旺,则抗邪有力,正盛而邪衰,则即使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但可能完全没有症状,或者症状极为轻微。
当然,即使人体正气健旺,也不一定不会感染。人是否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或者感染后出现的症状轻重,也和入侵的病毒量有关。当病毒短时间内大量入侵机体时,即使是健壮的年轻人,其机体免疫系统也可能没法控制住全部的病毒。这是因为邪气太盛,正气一时难以完全抵抗所致。
若正气不足,则抗邪无力,正衰而邪盛,则邪毒容易自表入里,向内深陷,越是深陷,病人的症状越重,且预后越不好。
一般来说,一些老年人患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这意味着这些老年人的体质偏差,正气素来不足,身体处于正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既无力自动康复,也无力抵抗疫毒,稍受疫毒侵袭,即容易患病。
(三)死亡原因分析
目前来看,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死亡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并且患有其他基础性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正是由于这些患者抗病毒的免疫力低下,从鼻腔、咽喉部到气管和支气管等诸多环节,未能将病毒“有效阻击”,使得病毒侵犯肺泡,导致共用的肺泡血管壁膜受损,血管里的血液进入到肺泡,导致缺氧,引发危重病情。
新型冠状病毒导致死亡的过程是:当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内的免疫反应,身体与病毒做对抗,重症病例可能触发体内的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出现过激的免疫反应,也就是所谓的“炎症因子风暴”,可导致肺部组织的持续损伤,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等。
从中医来分析,之所以死亡,源于正气衰败,阳气外脱。正为本,邪为标。病毒只是导致死亡的诱发因素,根本原因是正气的衰败。
正气的衰败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素体正虚,比如一些患者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或平时身体即差,正气不足;另一种是过度医疗,特别是被滥用过激素或抗生素的人,激素会耗竭肾精,导致下元虚惫,而抗生素则寒凉伤阳,导致阳气亏损。临床上我观察到,不少患者越是输液,精神越萎靡,体质越差,四肢越浮肿,这些都是阳气受损,气化不利的反应。
现代医学认为,越是治疗危重患者,越要加重用药,往往是加重输液,以求能缓解症状。却不知越是病情危重,越要顾护正气。正气的旺衰决定着是生是死。若不顾正气而肆意攻伐,恐怕病人不死于病,反死于医,是为人祸!!!
(四)养正的重要性
《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应该写下来悬挂在每个诊室和治疗室里,以警醒医生,时时勿忘正气,时时勿伤正气。因为这句话是治疗所有疾病的总原则。
有人说,我还年轻,不是老年人,所以,我的正气一定健旺。这个想法要不得。君不见,近些年来猝死的病例越来越年轻化,说明年轻人的正气越来虚了,生命活力越来越下降了。
还有人认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专利。这话也不对。作为年轻人,不要过于自信自己的健康而肆意各种折腾,一定要在生活中重视养生。
养生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则,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比如不规律作息、通宵玩手机、吸烟、酗酒、旅途疲劳等;二则,不要久坐,建议多运动;三则缓解压力,尽量避免怨恨恼怒烦等不良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否则,若“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所有这些都能导致正气下降,人体免疫功能紊乱,从而给病毒带来可乘之机。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除了做好各种防护措施以避邪之外,还要注意养正。养正是内求。只有内求的,才是最高明的。一切外求都要落实到正气之上,因为正气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