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后感

最近一直在读《全球通史》,作者是斯塔夫利阿诺斯,正好本学期中特老师要求写一本书的读后感,他给的书单里恰好有《全球通史》。所以,这篇读后感既是个人兴趣,也是学科作业,更重要的一点,这个月都在准备期末,无心技术,也就没有技术文章能写。

本书块头比较大,分上下两册,上册为1500年前的人类历史,下册为1500以后的人类历史,两册共110多万字,还好我是在kindle上看的,没有实在地感受到其“厚重“,只感受到了半小时进度才2%左右的无奈。刚开始进度比较慢,直到确定看完后得写一篇读后感作业,读这本书的态度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觉为了能在读后感中留下点内容,不能像以前那样被动式地读书,感兴趣的就认真读,陌生的、难理解的就加快进度,而是得在理解作者的意图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

态度的改变使读书的效率一下有了质的提高,有很大收获的同时,进度也在一个周之内完成了大半,颇有读武侠小说无法自拔的感觉。这种体验是读这本书非常意外的收获。以后读一本书之前,强制自己读完后必须有一定形式的输出,那么读书效果会好很多!

回到正题,我以前也读过一些历史书,但大多是有地区或时间局限的历史,而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声称要“站在月球上来审视人类史“,用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已知的历史,大概是我读这本书的初衷。

关于全书的大致内容,我觉得没有比推荐序里更好的概括了:“这里有人类的起源,文明的嬗变,有帝国的更迭,宗教的扩散;有对欧亚大陆诸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不同命运的宏观思考,也有对人性善恶本质的哲学分析,对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的辨证评价,也有对世界愈加两级分化的人道关怀,对人类历史上诸多灾难的渊源——社会的变革总是滞后于技术变革——的忧虑与警示,不同于那种把自己的观点和观念强加给读者的历史学作品,这本书平心静气,娓娓道来,没有教育人的口吻,却把读者引入到了一种求索的境界,让你不由自主地手不释卷。

当然,写一篇具有深刻见解、让人耳目一新的读后感从来不是我的目的,并且这对非科班历史的我来说实在太难了。我想记录的是,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书中的新知识与我原有知识体系发生冲突、碰撞并最终融合的过程。

以下是个人感悟非常深的几点。

1. 社会灾难根源的探讨

“社会变革滞后于技术变革一直是人类许多灾难的根源“是作者整贯穿全书的观点,与之异曲同工的还有我们常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上层建筑不适应于经济基础时,如果不适时调整,就会趋向于以革命暴力的方式强制实现两者的适应。不过作者的观点的表述更深刻,直指两者的不匹配是人类灾难的根源,这也解释了从1500年到现在的500多年时间里,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狂飙突进的同时,也伴随着一战、二战这样灾难性的冲突。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人类文明的历史浓度近500年达到了最高。

2. 蛮族入侵对各文明中心的影响

作者认为,“蛮族入侵的毁灭性冲击是形成西方这种独特性的原因所在,它埋葬了古典文明,让新观念和新制度得以生根”,从这个角度审视西方近代以来取得的优势,让人耳目一新。

蛮族入侵一直是各文明帝国的噩梦,这里的蛮族泛指蒙古人、突厥人、日耳曼人等,两者此消彼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断斗争、不断融合,不同程度上塑造了帝国文明的气质。准确来说,帝国后期生产力水平停滞,官僚机构急剧膨胀,边际收益下降,这种情况下不是国内起义成功就是蛮族入侵成功以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然而在古典文明向中世纪文明过渡的过程中,欧亚大陆上其他地区的文明,或是免遭侵略(如印度南方和中国南方),或是击退了入侵者(如拜占廷和波斯),或是遭受侵略但却幸存下来(如中国北方和印度北方)。唯独在西方,古典文明消散殆尽,无法复原。但正因如此,新生后的西欧文化没有以前的桎梏,反而能轻装上阵,并在中世纪发展出了新的技术,新的制度,新的观念,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从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毛主席曾说的“天下大乱才有天下大治”也有几分道理。

3. 有关中国文明的描述

作者对中国文明的描述没有太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可能作为中国人,对本国的历史了解比较多。不过作者提到:“中国文明具有独特的现世主义,这一点可以从中国文明是世界文明中唯一的在所有历史阶段都未产生过祭司阶级的伟大文明这一事实中看出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文明,新颖而深刻。

作者认为,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封闭;另一方面各时期之间文化和政治上有着惊人的统一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文明非常早熟。中国在秦朝时就实现了文字的统一,而印度文明的文字统一则是英国人入侵后才逐渐开始的,这也部分解释了印度的历史以分裂为主,而中国则以统一为主。同时较早的科举制的实施又加强了社会的现世主义,使社会结构越来越趋向于稳定。在生产技术没有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后续许多王朝的兴亡交替都大都沿袭着一个特定的模式。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但也正因厚重的文化链条让中国在近代失去了斗志。“源远流长”有时也会变成路径依赖

4. 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重新认识

a) 拜占庭帝国的陷落。

以前一直搞不清楚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还有拜占庭帝国之间的关系,从百度百科上罗马帝国词条的解释就可见一般: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西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476年;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看完这些时间段,是不是开始晕了?其实原因如下: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统治者狄奥多西去世,由于此时罗马帝国西部受到日益严重的蛮族入侵,狄奥多西为了避免帝国遭受灭顶之灾的危险,他把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分给大儿子,西部分给小儿子,这也就是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由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蛮族灭亡,而东罗马帝国多坚持了1000年,直到1453年才被土耳其人灭亡,是欧洲最长寿的君主制帝国

由于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原来是希腊的一个城邦拜占庭,因此东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三面临海,易守难攻。在拜占廷长达10个世纪的统治期内,这座城市尽管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遭到围攻的军事要塞,但却一直得以保存下来。

9世纪初到11世纪初试拜占庭帝国处于极盛时期,贸易和经济全面发展,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一次又一次地打败了东西方蛮族的进攻,并极大地扩充了帝国的版图,颇有恢复古罗马帝国荣光的感觉。然而,像所有帝国一样,由于帝国后期各省的军事反抗不断增长和严重的经济失衡,拜占庭还是不可避免地衰落了。1453年,土耳其苏丹对君士坦丁堡发起了史诗般的征服,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作者对拜占庭帝国的评价也十分鞭辟入里,他认为,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比西罗马帝国多存在了1000年,一开始是巨大的优势,但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中,拜占庭却只是在其辉煌但有约束性的遗产上生存着,作用是保守的, 而在灭亡的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新的更顺应时代潮流的西欧文明正在孕育,并最终在几个世纪内成就了全球霸权。

被存量绑架的拜占庭帝国,一直未能突破光辉的历史对它的束缚,最后变得陈腐守旧,跟不上时代,实在让人唏嘘。

b) 法国大革命

以前对法国大革命的概念大多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封建统治,震撼了整个欧洲。至于更深层的意义则没有深究。

作者用了很多的笔墨描述了法国大革命,详细地说明了革命的来龙去脉。在民族主义尚未兴起的时代,战争、革命一般发生是王室贵族之间,与底层的大众并没有多大关系。底层大众只需要对其领主负责。而之所以说法国大革命有深远的意义,在于这场革命使一般的民众了解了世界的真相。这种政治觉醒意味着一场深远的政治革命,它标志着有史以来积极的、有组织的群众首次开始投身于政治,以至于后面资产阶级不得不在关键的时候依赖于发动底层民众来进行革命。此后,长期居于舞台两侧的“人民”开始大踏步地走到舞台前方,并一直留在那里,以后任何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革命都妄谈成功。对应到中国,则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被我党领导的小米加步枪的民众打败。

一句话,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可真不是盖的。

c) 1905年日俄战争

以前对日俄战争几乎没什么印象,直到读了这本书才意识到这场战争的深远意义。

日俄战争的原因是日本和俄国在东北的利益冲突。战争一开始,外界都认为俄国会毫无悬念地赢得战争,毕竟还没有东方人还从来没有战胜过西方人。然而,战争的结果是俄国居然输了,而且还输得很惨。更搞笑的是,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在航行了三分之二地球周长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的对马海峡后,短短几个小时就被日本全歼了,真是漂洋过海去——让对方歼灭。

日俄战争是远东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场战争的意义除了确立了日本的强国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历史上第一次一个亚洲国家战胜了一个欧洲国家,而且是一个大帝国。这对整个亚洲产生了令人振奋的影响。它向诸殖民地民族的千百万人表明,欧洲的统治者并不是神圣的、命中注定的。自征服者时代以来,白人第一次被打败,全球所有的非白人民族都充满了令人激动的希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日俄战争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非欧洲民族充分觉醒的序幕;这种觉醒今日正震撼着整个世界。”,战争的结束后,机敏的英国人便和日本人结成了同盟,而俄国1905年则发生了严重的革命,作为1917年革命的预演,昭示了沙皇的下台。

同样受到震撼的还有中国,如果说1895年中日战争让中国人还有点侥幸的话,这次是真的服了,几千年来一直是日本老师的中国,掀起了一股向学生日本学习的浪潮,这也是那个年代许多中国精英远渡日本留学以求拯救中国的原因。

日本也充分利用在这场战争中获得的影响力。像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亚洲人的亚洲”等口号,无不表现了日本人开始以亚洲老大自居的极端自信。日本在占领东南亚期间,一度和当地的反殖民武装有一段蜜月期,因为当地人认为日本人帮他们赶跑了欧洲列强,是亚洲的希望,直到后来发现日本人和欧洲列强并没什么两样。最后,日本从东南亚撤退时,故意给当地的反政府武装留下了很多武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东南亚二战后的独立。

不过,日本如此的成就都是建立在一个羸弱的中国的基础上的,后者几千年来一直是东亚地区的主体,这短时间的错位是不正常也不可持续的。这不,日本近年来始终对中国在东亚日益增长的影响感到不适应。其实,国家的奋斗也要看历史进程啊。

5. 其他印象深刻的观点

除了上面几点,下面的观点我觉得也挺有意思的。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副产物是布尔什维克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副产物是中国我党革命。

b)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强推的西方意识形态,诸如个人主义等,最终却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成了维持统治的最大障碍。

c)西方扩张初期令人畏惧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大帝国,大发横财后却未能充分发展本国工业,反而成为荷兰、英国的商品倾销市场,促进了后者工业的发展,为给后续的荷兰帝国、英国帝国的崛起和自己的衰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怎么说呢,讽刺之余也让人深思。

总之,本书以其大视野和大覆盖面闻名于世,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从其出版后的畅销程度也可见一斑,强烈推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496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64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07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0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7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9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704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3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3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8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