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
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一.萎缩
- 概念:已发育正常的细胞(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未曾发育或发育不良不属于该范畴。
- 病理特点
- 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均匀性减小,重量减轻,色泽变深(出现脂褐素),功能低下;
- 萎缩的心肌细胞、肝细胞胞浆中出现大量脂褐素(未被溶酶体(又叫自噬小体)彻底消化的细胞膜/器碎片);
- 主要改变发生在胞浆,通常无细胞核的改变。
- 分类
- 生理性
胸腺青春期萎缩、生殖系统的更年期后萎缩。 - 病理性
①营养不良性萎缩: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和血供不足引起。
分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糖尿病、结核病及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称为恶病质)和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如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供不足,引起的脑萎缩);
全身萎缩最早萎缩的是脂肪组织(重要性较低),最晚是心、脑。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支配密度最高的血管是皮肤血管(重要性低,增加心脑供血)。
②压迫性萎缩:肿瘤压迫、尿路梗阻(肾盂积水压迫肾组织引起的肾脏萎缩,肾可因为积水而体积变大)。
③失用性萎缩:久卧不动。
④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失去神经营养性作用,导致所营养的骨骼肌萎缩。如脊髓灰质炎。
⑤内分泌性萎缩:内分泌腺功能下降所引起的靶器官细胞萎缩。
⑥损伤性萎缩:慢性炎症。
- 心脏、脑萎缩
- 心脏:
①心肌细胞体积减小→心脏体积均匀性减小(外形不变)→重量减轻
②心脏表面血管(冠脉及其分支)长度不变,呈蛇形扭曲状。 - 脑:脑回变窄,脑沟变深。
二.肥大
- 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 肥大可伴实质细胞数量增加(增生)。
- 以下三种细胞(永久细胞)肥大不伴有增生:心肌细胞(高血压病性心肌病理性肥大)、骨骼肌细胞(运动员)、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这两种可发生增生)。
三.增生
数量增多,可伴肥大。
四.化生
定义: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取代的过程。化生非原来的成熟细胞直接转变所致,而是该处干细胞或结缔组织中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发生转分化而来。本质上是基因的改变。
发生条件:常发生在同源细胞之间(间叶细胞和上皮细胞不为一个类型,结缔组织和肌组织都为间叶组织),一般由特异性低的取代特异性高的。
神经组织不发生化生。
- 与化生有关的癌
- 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肺鳞癌
- 食管:(复层)鳞状上皮→食管腺癌
- 胃、小肠、大肠:柱状上皮(腺上皮)→慢性胃炎→胃-肠上皮化生(潘氏细胞、杯状细胞)→肠型胃癌
- 肾盂、输尿管、膀胱:移行上皮→鳞癌
- 子宫内膜:柱状上皮→子宫内膜鳞癌
鳞状上皮常见部位:皮肤、消化道始末(口腔、肛管、喉、食管)、阴道、阴茎;
子宫颈阴道部为鳞状上皮,子宫颈管为柱状上皮;子宫内膜为柱状上皮。
- 常考化生举例
- 内科:胃食管反流病(GERD)并发症→食管下段鳞状上皮→柱状上皮→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癌前病变)。
- 外科:骨折并发症→骨化性肌炎(损伤性骨化,肘关节好发)→纤维组织(肌肉中)→软骨组织(由间充质细胞转化来)。
- 化生与异位(迷离瘤)的区别
- 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出现在输卵管);甲状腺异位症(甲状腺组织出现在舌根部→甲状舌管囊肿)
- 迷离瘤:异位组织增生形成肿块(不是真的肿瘤)。
- 化生与修复、慢性炎症
- 不完全修复——肉芽组织(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大量新生毛细血管(cop))
举例:血栓中出现cop、成纤维细胞时为机化过程,不是化生。 - 慢性炎症—→肉芽肿(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又包括朗汉斯巨细胞和异位巨细胞)、上皮样细胞(类上皮细胞))
举例:肌肉组织出现类上皮细胞。
损伤
一、可逆性损伤
等同变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常见类型
①细胞水肿(水样变性)≠组织水肿:病毒性肝炎的肝细胞;脑梗时脑细胞水肿(颅内压↑,甘露醇脱水)。
- 发生机制:缺血、缺氧→ATP生成减少→钠泵功能下降→胞内晶体渗透压升高→大量水进入胞内。
- 病理改变: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肿胀→胞质疏松空泡状→气球样变(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
- 好发部位:心、肝、肾。
②脂肪变性(脂肪又称甘油三酯,肝内合成,肝外(脂肪细胞)储存。):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胞质中。
- 好发部位:
肝(脂肪肝,最常见):酒精中毒(酒精性肝病)、感染、缺血缺氧→TG(甘油三酯,在肝内蓄积)、胆固醇、载脂蛋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由前三者在肝内合成)→血管
慢性右心衰→慢性肝淤血→槟榔肝(红黄相间,正常为红色,脂肪变的肝细胞为黄色)。
乙型病毒性肝炎很少发生脂肪变,丙肝可发生脂肪变且为特征改变。
心肌: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心肌脂肪变性(黄色)+正常心肌细胞(暗红色)→虎斑心
心肌脂肪变——脂肪在心肌细胞内——虎斑心
心肌脂肪浸润——脂肪在心肌细胞间——脂肪心
肾小管上皮细胞:脂性肾病(微小病变性肾病--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玻璃样变(光镜下仅能看到的两个病变)。
骨骼肌细胞
③玻璃样变:蛋白质(血浆蛋白→血浆、胶原蛋白→血管壁和结缔组织、免疫球蛋白)蓄积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呈半透明状,旧称透明变。
分类:
- 细胞内玻璃样变
肾小管上皮细胞:与溶酶体融合,大量蛋白尿(脂性肾病)→玻璃样小滴
浆细胞:免疫球蛋白在粗面内质网蓄积——Rusell小体
肝细胞:酒精性肝病→肝细胞胞质中,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Mallory小体 - 细胞间玻璃样变
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胶原蛋白发生交联、变性、融合,是结缔组织老化的表现
细小动脉壁的玻璃样变(细小动脉硬化):良性(缓进型)高血压→血浆蛋白沉积于血管壁→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脉压增大
④淀粉样变性:细胞间质内淀粉样蛋白质和黏多糖复合物蓄积。可为局部性(皮肤、结膜、舌、喉、肺等)或全身性(阿尔兹海默病的脑组织、结核病、HL、MM、甲状腺髓样癌(后三个位于肿瘤间质当中))。
⑤病理性色素沉着
- 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内有血红素)→Fe3+ + 蛋白质→铁蛋白微粒聚集体—镜下呈褐色颗粒
慢性左心衰→慢性肺淤血→肺-褐色-硬化(纤维化)
大叶性肺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铁锈色痰 - 脂褐素:胞内自噬小体(溶酶体)内未被彻底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主要见于营养耗竭患者/老年人萎缩的心肌和肝细胞。
- 黑色素:苯丙氨酸羟化为酪氨酸→黑色素。主要见于Addison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
- 胆红素:来源于血红蛋白,不含铁,是胆管中的主要色素。
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细胞羽毛状坏死
⑥病理性钙化
- 骨与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的沉积。
- 分类
营养不良性钙化 | 转移性钙化 |
---|---|
多见 | 少见 |
“死”(坏死或即将坏死) | 高钙血症 |
不伴有钙磷代谢异常 | 伴有全身钙磷代谢异常 |
结核病,血栓,As斑块、慢性血吸虫卵结节 | 肾小管、肺间质、胃黏膜 |
⑦粘液样变
- 细胞间质内黏多糖与蛋白质的蓄积。
- 常见于甲减(透明质酸酶活性受到抑制,透明质酸变多和水分在皮肤/皮下蓄积,形成特征性粘液水肿(非凹陷性-由于存在透明质酸,可以固定细胞形态))、风湿病等。
二、不可逆性损伤
坏死 | 凋亡 | |
---|---|---|
机制 | 被动,他杀 | 主动,自杀 |
诱因 | 病理性刺激 | 生理性/轻微病理性刺激 |
死亡范围 | 聚集的多个细胞 | 多为单个细胞 |
形态特征 | 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细胞自溶) | 凋亡小体,细胞/细胞器膜完整(细胞固缩) |
生化特征 | 不耗能的被动过程,无新蛋白质合成 | 耗能的主动过程,有新蛋白质生成 |
周围反应 | 引起炎症反应和修复再生 | 不引起炎症反应和修复再生 |
Russell小体—浆细胞内免疫球蛋白蓄积—慢性炎症,骨髓瘤
Mallory小体—肝细胞内中间丝前角蛋白蓄积—酒精性肝病
玻璃样小体—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血浆蛋白蓄积—肾病综合征
Councilman小体—肝细胞内嗜酸性小体(凋亡小体)—病毒性肝炎
Ferruginous小体—肺巨噬细胞内蛋白质蓄积—石棉肺
Negri小体—神经细胞内病毒包含体—狂犬病
- 细胞坏死的分类
①凝固性坏死:细微结构消失,组织结构轮廓尚存,见于心肺、肾脾等(致密实质器官)。
②干酪样坏死:更彻底的凝固性坏死,轮廓消失,见于结核病,梗死等。
③液化性坏死:死亡细胞完全被消化,组织快速被溶解,见于脑、脊髓、胰肝等(蛋白质少,水分多,有大量水解酶)。
④脂肪坏死:液化性坏死的特殊类型。
急性胰腺炎(释放胰酶,分解脂肪酸—脂肪酸与血浆中钙离子结合,发生皂化反应→脂肪酸钙(灰白色钙皂))→低钙血症(补钙)
乳房创伤→脂肪细胞破裂(脂肪→脂肪酸)→创伤性脂肪坏死
⑤纤维素样坏死
- 本质是胶原纤维坏死(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小血管壁的胶原纤维)
- 常见于以下7+2种病变:
纤维结缔组织中的7种变态反应:
1'急性风湿病
2'结节性多动脉炎
3'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急进型肾小球肾炎)
4'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5'超级性变态排斥反应(移植时)
6'RA
7'SLE
攻击血管壁(2种):
1'恶性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
2'胃溃疡底部小血管增殖性动脉内膜炎 - 骨骼肌肌纤维不发生纤维素样坏死。
⑥坏疽:局部大块坏死+继发腐败菌感染
干性坏疽(轻) | 湿性坏疽(重) | 气性坏疽(重,属于湿性坏疽) | |
---|---|---|---|
原因 | 仅动脉闭塞 | 动静脉均闭塞 | 合并厌氧菌感染 |
形态 | 干燥皱缩呈黑褐色 | 水分较多,肿胀呈蓝绿色 | 气体+捻发感 |
好发部位 | 肢体末端 | 肺、肠、子宫、胆囊、阑尾(与外界相通) | 深部组织开放性损伤 |
性质 | 多为凝固性坏死 | 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 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