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最经典的一句台词:
世上唯一治不好的病,就是穷病!
换个角度,穷病就是认知贫困。
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
穷人思维是指与富人不同的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不上进、不善思、鼠目寸光,只看眼前利益,不懂得感恩和互赢,其不是说穷人脑子里拥有的思维。有这种思维的人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思想,尤其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以便学习富人的思维最终也能变为富人。
交际圈子
穷人:喜欢走穷亲戚,穷人的圈子大多是穷人,也排斥与富人交往,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出来的事也就是穷人的模式。大家每天谈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节约技巧,虽然有利于训练生存能力,但你的眼界也就渐渐囿于这样的琐事,而将雄心壮志消磨掉了。
富人:最喜欢交那种对自己有帮助,能提升自己各种能力的朋友。不纯粹放任自己仅以个人喜好交朋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归属感
穷人:是颗螺丝钉。穷人因为自身的卑微,缺少安全感,就迫切地希望自己从属并依赖于一个团体。于是他们以这个团体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让自己的一切合乎规范,为团体的利益而工作,奔波,甚至迁徙。对于穷人来说,在一个著名的企业里稳定地工作几十年,由实习生一直干到高级主管,那简直是美妙得不能再美妙的理想了。
富人:那些团体的领导者通常都是富人,他们总是一方面向穷人灌输: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你不从属于自己这个团体,你就什么都不是,一文不名。但另一方面,他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招兵买马,培养新人,以便随时可以把你替换。
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不在于财富多少,而是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视角不同。
认知
如果一个人的认知丰富,那么人的格局是不是会越来越大呢?当然,是的。当一个人的认知丰富,那么他不会斤斤计较当下的蝇头小利,他在乎的是长远利益。
美国有本畅销书——《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在不同的城市,换了六种工作,有零售,有清洁,有老人服务。
但是结局都一样:阐述了底层贫穷的真相,并得出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因为没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
-->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
-->为了应付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说服自己承担更多小时工作或者兼职;
-->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做各种劳苦的工作,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绪爆发离开;
这就是一个越勤劳越贫穷的恶性循环。
穷人,因资源太少,每一分每一厘都看在眼里,斤斤计较,鸡毛蒜皮的利益都争抢,所以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生都陷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无法自拔。这就是穷人最大的思维障碍,它将一个人彻底束缚。
认知贫困,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