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年以旅行为载体,但它不只是旅行,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大部分人的间隔年可能介于两者之间,但间隔年行者都是揣着一个动机上路的。
——孙东纯《迟到的间隔年》
从小就听大人们讲“三十而立”,这就像是一个符号,一个里程,一个标致。我给自己的礼物是一份迟到的间隔年——澳大利亚打工度假。一年里,其实没有发生什么,这么讲,你肯定不会相信,其实,我只是将自己的心愿单都打勾了而已。
1.体验农场
2.换宿生活
3.PADI潜水证
4.公路旅行
5.做一个 traveller而不是 tourist
给自己一个理由
春天总是一个让人“心浮气躁”的季节,大家都是蠢蠢欲动的样子。经过一个漫长难受的寒冷冬季,的确到了该活动的时候了。
为了让自己的间隔年留下痕迹,将来也可以跟我的小孩说说自己曾经的事儿,同时也是帮助自己梳理并记录这一段时光,我想将它们记录下来。
妈妈不是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我们还是听妈妈的话吧。
故事的缘起
那是在炎热的夏季,公司刚结束旅游回来,我就向老板提出了间隔年的想法。
间隔年,其实早有耳闻,一直为其心动,却从未有实际行动,文字对面的你是不是也是如此?大家都想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多么潇洒,多么自由啊。关键是迈开步伐——第一步很难。
我的两个原因——内因:内心的蠢蠢欲动,这棵草种得太久了,再任其肆意增长的话,会杂草丛生,场面不受控制,所以必须拔草;外因:签证的条件限制,它对年龄是有要求的。
所以,内外连动,push我做出选择——走起,打工度假。
两本书
跟大家一样,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公司,开始了社会工作生活,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书《打工度假》,讲的是作者吴非在新西兰一年的间隔年生活,同时了解到另一本书《迟到的间隔年》,作者孙东纯将自己的“不安分”的生活,分享给大家。当时只是感叹,他们好厉害,就这么“去了”,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就是一张交通票的事情。前提是,你“够冲动”。
自我焦虑
两本书没有让我立马热血沸腾,只是点亮了一个角落,看到了另一种可能,然后,那两本书就这么被我抛弃了。我只是阅读了两个很有意思的人的故事,其他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时间跑得比我想象的快,须臾之间,我就到了一个时间卡点,出现了焦虑。
那段时间莫名其妙的会有焦虑,没有理由的。问了身边的人,都说曾经也有过,但最终也都这么过来了。大人们常说,这都不是事儿,那是因为大人们已经经历过这些了,或者当他们经历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感知到,就这么过去了。而当我问起时,大人们也就这么看似“焦虑”的模样,回答到,“没事儿,都是这么过来的”。
随后忙碌的工作,将这些有的没的胡思乱想给压下去了。时间总是比我们认真,他不会就这么算了的,迟早会回来找你“算清楚”。
Timing
体育比赛时,解说员常会讲到timing,可能当时就是我的timing,于是我发球了。
那天早晨,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老板,感谢老板的理解,让我有机会实现我的间隔年。
毕竟独自一人跨越海洋,去到另一个国家,父母还是会担心的,所以在出发前,我同老妈一起出去玩了一圈,想有个好的心理建设。
出发前没有太多的纠结,只是在看什么时候,哪个地方机票便宜,那我就可以飞了。当然在此之前,等下签还是很煎熬的一个过程。所幸的是,一切都很顺利,好像来的都是刚刚好,就这么起飞了。我的第一站是墨尔本,一个说到就让人感觉很fancy的城市。
至此,我的间隔年生活就启程了。欢迎来到我的客厅,这里没有绚丽的动画、震撼的照片、垂涎的美食,有的只是简单的桌凳几枚、坐垫几张、杯子几个、茶饮些许。希望你能随心随意,反正我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