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不到两天的游学在长沙县七中的年度义卖节中结束了。两天虽短,但给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此,我谈谈此次游学的几点收获以及自己在教育工作中某些改变和尝试。
一、陈灿老师的分享交流给我的所得所思
1.老师不是神,圣人孔子也会骂人。
陈灿老师是一位充满人间烟火的老师。她的分享让我从“教育到底要不要惩戒?”“老师要不要温柔?”等角色矛盾中挣脱出来。作为教师首先得成为人,再去育人。当面对学生的错误,她会有情绪,会指责批评学生;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她会生气,会劈头盖脸地骂学生,并且还会因为生气做出一些“缺爱”的行为。当骂则骂,敢爱敢恨,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教育者。
2.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其实对于“棍棒底下是否出孝子”?这一争论。我一直觉得没有哪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爱的教育还是霹雳手段都没有必要去统一规定。对于某些孩子来说,爱的教育无法感化;某些时候霹雳手段也不见得效果不好。所以,任何手段都不是目的,达到教育效果才是目的,当然爱和尊重是教育的底色。很多人只是学会别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过程,而不关注自己有没有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作为老师,不管是温风细雨,还是狂风暴雨,能教育好学生的教育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3.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探索。
有多少教育工作者在刚开始参加工作时满腔热血,把教育视为神圣,决心要成就一番事业。可是经过年复一年岁月的打磨,外界环境的同化,失去了最初的教育情怀,觉得教育不过如此,觉得自己也不过如此。我虽初为人师两年多,但曾几何时职业倦怠感不请自来。我的职业倦怠感不是来自于教学,更不是来自于领导同事,而是来自于学生,因为我发现无论如何努力,我的成长速度始终跟不上学生的更新速度,致使我不断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挫败感油然而生,几度想放弃那些冥顽不化的学生。陈灿老师一句话点醒了我——静待花开。这种静待不同于放弃。我从陈灿老师的分享中能够感受到她面对的学生有多糟糕,她从教十几年,依然有学生挑衅她,依然有学生顶撞她,但她从未放弃,并且不断探索新的办法来帮助这些学生。她认为教师工作的意义在于不断尝试。生活是可以选择的,你可以选择安于现状,也可以选择不断尝试向前。陈灿老师本可以选择前者,那样可以让自己更轻松,可是她不愿意,因为她觉得那样会让自己的教育生涯很掉价,贬低了自己的教育生命,所以要不断去探索和尝试。探索未知,迎难而上虽苦,但是枯燥、平庸、日复一日的工作会令人更痛苦。
通过本次期中游学,我会有以下两点尝试:
1.试着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指教八年级的物理和自己班的政治,虽然是跨学科跨年级,但每一节课我都是用毕生之所学去备课,追求课堂的尽善尽美。但是在课堂上,一直都是我在讲,学生讲得太少了,这很不利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一个优秀的老师不在于他自己讲得有多好,做得有多好,而在于他所教的学生讲得有多好,做得有好。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上我需要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不会的,老师尽量要提问去创设情境,引导启发。只要学生会的,老师不要多啰嗦一个字,尽量少插手。对此,我已经开始尝试着做了:在上周的物理期中试卷讲解中,我一改往前一道题一道题带着学生讲解的方式。而是先叫几位组长在黑板上板书好试卷的答案;然后吩咐学生对着黑板上的答案进行自查自纠;如果某些题目对了答案自己还弄不懂,接下来可以离开座位,去请求会的同学帮助。通过自查自纠和同学帮助,最后剩下为数不多的难题,我再出马。我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且效率也提高了。之前需要两节课讲完的一张试卷,这次一节课就讲完了。所以以后在课堂还可以有更多更大胆的尝试。
2.让图书角活起来。
受陈灿老师班上班团课“好书分享会”的触动,我觉可以在自己班上也可以尝试一下。所以那得首先要把自己班上的图书架不再是形同虚设,图书架上的书也不能指望缺少管理的学校图书馆,得靠我们自己自力更生,每个人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班级上丰富我们的图书角,让图书资源共享。为了方便图书管理,来者有借,借者有还。我会在每本书上贴好标签,根据“捐书”的先后顺序编好号,并且会在图书架旁挂一个登记本,让借书者自行登记。此登记本上有借书人的姓名,借出日期和归还日期的相关信息,并安排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
之前对图书角有过想法,但是因为诸多担忧导致迟迟没有行动,所以这次作为班主任我要带头“捐书”,要想改变,得自己先行动起来!
我们老师所做的这一切,所做的每一次尝试,也许都不一定能成功,不一定心想事成,不一定抵达真理,但是请坚信——我们所做的每一次努力,每一次尝试都会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点,离美好更近一点,离真理更近一点……
2018级未来教育家:李燕凤
201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