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唯一的彩照】
列夫·托尔斯泰是个非常喜欢拍照留影的人。这位伟大作家的形象与生活对后世而言是如此真切可见,似乎无论是他奋笔疾书的午后、深邃思考的片刻,还是乐享天伦的瞬间,都能直接找得到真实图像的留存。遗憾的是,它们中绝大多数都没有记录下明暗之外的色彩。直到八十大寿前夕,爱好留影的托尔斯泰才终于拥有了自己生命中唯一的彩色肖像照片。
1908年5月23日 托尔斯泰的彩色肖像
那天老爷子同时邀请了两位摄影师来到自己的庄园拍照。这一集约高效的拍摄活动本身就有下方的现场照片为证。画面左边潇洒整理衣领的是摄影师彼得·叶菲莫维奇·库拉科夫,而中央的男士是本文的主人公—— 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普罗库金-戈尔斯基(Серг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Прокудин-Горский, 1863-1944)。
这位摄影师在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出版问世后的第九年,用当时在俄罗斯鲜有人知的先进成像技术,在这片“明亮的林中旷地”为托翁本人完成了一次色彩的复活。
1908年,托翁庄园内的约拍
【是真的彩色照片吗】
2018.8.30 Google Doodle
今年是普罗库金-戈尔斯基诞辰155周年。我们可以从8月30日的谷歌首页动图直观地了解这位摄影师所使用的“三色叠加彩照技术”究竟是怎样的成像原理。他是在俄罗斯使用和推广这种摄影技术的第一人,也因此成为了20世纪初在业界享有颇高声誉的摄影师,甚至因受沙皇厚爱而得以在1909至1915年间于俄罗斯帝国全境旅行,凭特许资格自由拍摄。
左二为普罗库金-戈尔斯基
在上千张彩色照片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863年,普罗库金-戈尔斯基出生在弗拉基米尔省穆罗姆市,在自家的世袭庄园度过了童年时光。1889年从圣彼得堡的技术学院毕业之前,他还曾是门捷列夫的学生。毕业后的普罗库金-戈尔斯基继续到柏林和巴黎求学,和那里的化学家、发明家阿道夫·米特(Adolf Miethe)等人一起研究拍摄彩色照片的技术。除此之外,他还在俄罗斯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留学归国后,普罗库金-戈尔斯基开始利用所学积极从事摄影与新技术的普及工作。由于在20世纪初期还不存在多层的彩色显像材料,普罗库金-戈尔斯基使用的是有特定感光范围且光敏度极高的黑白胶片。
再来梳理一下整个过程。
在拍摄时,透过蓝色、绿色、红色的滤镜依次拍摄同一画面,这样就得到了三张黑白负片,分别可以冲洗出三张正片。而最后观看成片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拍摄过程的倒置:如果拍摄时需要将不同色彩分开来收集,那么再次呈现时就相当于将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三幅画面、三张滤镜,投影,重合,得到一张彩色照片。
(合成原理示意。右侧是分色滤镜的成像效果。)
1909年5月,普罗库金-戈尔斯基因其精妙的彩色摄影术受到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接见。沙皇决定要为这位摄影师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支持他拍摄全国各地区的风土民情。沙皇特意安排在火车上划出一节车厢给普罗库金-戈尔斯基作为随行暗房,使他可以便捷地进行冲印工作。除此之外,部分行程甚至会按照需要乘坐专门的小轿车、客轮完成;管辖各地的官员们不仅要给摄影师放行,还有义务配合拍摄,为他提供必要的帮助。
挑水人 撒马尔罕
如此宏大的拍摄项目,几乎一直持续到1917年革命浪潮开始之前。在此期间共有几百张彩色照片付印,有些被放大到壁挂肖像的大小。当然绝大多数都以明信片、书籍彩图和小册子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私心多放一些明信片的图,好看到哭泣。)
《圣彼得堡 从莫伊卡河看向新荷兰》
《十二月》
《新罗西斯克 全景》
《新阿丰》
《在克里米亚》
《孤儿们》
1917年革命之后,普罗库金-戈尔斯基离开俄罗斯,先后居住在挪威、英国、法国,从祖国带出了大约2300张负片。如今,我们可以在以摄影师姓氏为域名的网站浏览到大量拍摄成片以及它们的修复版本。
有些照片呈现出的最终效果并不理想,但这并不会减损它们难以复刻的审美与人类学价值。一百年前的帝国以一种逼近真实的样貌被定格,被观看。数以千计的人像、建筑、自然风光照片仍然可以被视作为20世纪初期至革命前俄罗斯风土民情的图像百科全书。
我们再不需借助完全的想象去补全光影。历史的时空也因为色彩的留存而显得亲切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