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浏览新闻,看到一则“雾霾催生卖空气”的消息,心想,这大概又是故意用来吸引人的噱头。
点进去看了一下,发现真的有瓶装空气作为商品,并且明码标价,而且还分国产空气和进口空气,进口空气的价格远远高于国产。以前人们调侃崇洋媚外的人,说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圆,没想到现在国外的空气比国内的贵,居然成为了现实。
有的商家表示,这只是一个创意,用来满足顾客的好奇心,但其实也会有人来买,店铺上面显示一个月的销量是5瓶。
从营销的角度上说,卖空气的确可以算是一种创意,能够吸引用户的眼光,能够给店铺带来流量。但在我看来,这种创意背后,显示出了一种无奈,一种悲哀,更是一种讽刺。
假想一下,如果祖国大地,处处空气清新,有谁会去买空气?有谁会那么傻去卖空气?
空气,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没有空气,也就谈不上生命,谈不上生存繁衍,更谈不上发展了。虽然空气在客观上很重要,但是在主观上,我们很少会意识到空气珍贵,除非濒临窒息的时候,毕竟,空气是大家共同享有的、免费的、看起来无穷无尽的资源。
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发现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变得不是那么容易了呢?
或许我们无法说出一个确切的时间,任何事物发生质变的过程都是缓慢的,我们会意识到空气越来越浑浊,雾霾天气越来越多,但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空气变差的明确时间。
稍微接触过营销的人都知道,有需求就有市场。既然出现了空气交易,那么肯定是因为市场上产生了对新鲜空气的需求。但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空气还是可以买卖的。随处可见、张口就来的空气,居然有一天被人搬上了货架,明码标价出售,并且还有进口空气和国产空气之分。
这或许不只是崇洋媚外,同类产品,价格更高的不一定更好,但通常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品质的高低。价格的差异,或许可以认为国外的一些空气确实比国内要好,而这,也是需要我们去反思的。
我们总是有这样的困惑:同时做两件事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通常的做法是,会暂时舍弃掉其中不是很重要的那一件,集中精力去做更重要的。
就像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以前我们认为应试教育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素质教育,所以老师会拼命让你做习题;会挤占其他不那么重要的课的时间,例如思想品德、体育、音乐。但现在我们醒悟了,如果一个人素质不达标,就算应试能力再强,也很难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者都很重要,不应该放弃其中任何一个,如果真要分个高低,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为迫切。
再回到环境和发展的问题上。以前我们重视发展,忽视了环境,但现在我们也应该醒悟了,环境和发展两者是不可或缺了,发展得再好,但环境越来越差又有什么用?等到什么时候,连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喝上一口干净的水,都变成了奢侈,那发展的意义何在呢?毕竟,对于人来说,首先是生存,然后再是享受。
我不想看到,有那么一天,空气变成了抢手货,供不应求。
我希望,卖空气永远停留在创意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