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帝都。
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城市。
第一次到北京是2001年五一,老爹的工作单位组织旅游,跟着逛了几天。
第二次到北京是2008年夏天,北京奥运会前夕,刚上大学没多久,和几个高中的老哥们逛了几日,夜里拎着啤酒瓶在大马路边喝酒,通宵晃荡在北京街头,熬不住了就睡在王府井路边长椅上。
第三次到北京是2010年正月,这一来,便是将近十年。
手机相册里的北京十年——之三
没有朋友,我们只是在繁华都市里流浪的孤魂野鬼
生活都是从谋生开始的,熬过了谋生的几年,才能把生活过好。
城市的灯红酒绿总是让人着迷,2012到2013那一年多的时间里,痴迷于酒吧夜店,本就不多的收入大多都消耗在了三里屯和工体VICS,霓虹闪烁下的夜总有几分相似,华灯映照下的人也大多都是雷同。
坦白讲,那两年是没有留下什么朋友的,至少没有留到现在。
但人又是不同的,有人视亲情重于一切,有人为爱情一往无前,有人把友情当生活必须,在一个有着几千万人口的城市里,很多人距离亲情过于遥远,对于爱情有太多未知,有几个能谈到或玩儿到一起的朋友,才能让他乡变故乡,让生活多些回味。
如若连朋友都没有,那就只是一个在繁华都市里流浪的孤魂野鬼。
从2014年开始,经由朋友介绍,认识一群臭味相投的好友,大家来自各行各业,有男有女,经几年之后,有旧人走又有新人来,但几乎还是那个不变的圈子。
2014夏季某天,几人相约夜游后海,划船入湖不久,狂风大作,暴雨骤至,不大的水面上顿时目不能视物,偶遇一对情侣,划着没有顶棚的小船,把我们的雨伞借了去,但我们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还好救援船来得快,将我们引回码头,雨势渐小之后,索性便淋着雨在街头闲逛。
忘了从何时开始,每年的跨年夜大家都一起度过,一直持续了几年,可能近几年大家都年纪大了,精力所致,才没有延续熬夜跨年这一优良传统,但取而代之的是一年一度的集体自驾游计划,从2017开始,每年的端午节,十来个朋友,两三辆车,自驾到不太远的地方,野炊、烧烤、露营、喝酒、唱歌,这几年已经去过了秦皇岛、乌兰布统草原、蓬莱长岛,人生最好的事情就是,年年岁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也同,老友与陈酒的味道是相似的,醇厚且回味绵长。
大家从青葱少年一路相伴慢慢走入了而立之年,从单身漂泊到互相见证拥有了各自的家庭,每年相聚的方式可能还会延续,也可能会随着大家逐渐成家立业而终止,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另外一种形式。
所谓旅行,去哪里永远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看和哪些人在一起。
秦皇岛的海风喜怒无常,入夜时还和煦怡人,半夜里却汹涌肆虐,早上醒来,海滩的帐篷被吹的七扭八歪,甚至被细沙掩埋小半,接踵而来的雨势让人措手不及,偏是祸不单行,车也出了故障打不着火。
似乎每次出行都会有些小意外,乌兰布统的第一晚扎营依然遇到了雨,冒着雨扎旗帐篷,雨势渐小点起篝火,烧烤与啤酒可以解去一天七八个小时赶路的疲惫,伴着星月入眠。早上被放牧的牛群叫醒,煮一锅粥,呼吸着透着青草气息的新鲜空气。
每一场旅行都是一次抛开凡尘俗事的相聚,大山大海,草原沙漠,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关于每一段岁月的回忆。
2015又认识了几个户外旅行的伙伴,偶然机会还做了两次兼职的领队,北京周边地区,红螺寺、坡峰岭、十渡、香山、八大处、八达岭、灵山、箭扣、百里画廊等地几乎都去遍了,趟熟的路线有时也带别的朋友走一走。
北京很大,东西南北穿越这座城市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
北京也很小,在几千万人中与你相熟的只有那么几个;
北京很单调,地铁里拥挤的都是行色匆匆的人群;
北京也很多元,吸引着任何有梦想的人来打拼。
朝阳区汇聚了最时尚的媒体工作者们,
海淀区的程序员们用996消耗着身体,
退休的大爷大妈们每天都起得很早,坐公交车去市场抢购蔬菜,
天安门每天都迎来各地的“朝圣者”,
锣鼓巷时刻都在接待着寻找“老北京”味道的游客,
三里屯与工体上演着永远雷同的夜生活,
后海的酒吧里轮流更换着驻唱歌手。
北京有着最便捷的城市服务和最丰富的社会娱乐活动,也有难以攀及的房价,几年摇不到的车牌和生病排不上号的医院,这是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地方,有爱有恨,才是最深刻的感情。十年的时间足以熟悉一座城市,十年的时间也足以沉淀下让你挂怀的人与事,所幸这些年的生活很精彩,每一场精彩都离不开一帮好友,几位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