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奶奶当年的结婚照居然穿着婚纱,据说奶奶嫁给爷爷后还去读书。所以印象中的爷爷是坐在藤椅上看报看书,奶奶也会拿起我们的地理,历史书看。
老家的房子不是传统圆形的围屋,是长方形的,前后把门一关也是围在一起。老家有五位叔叔和爷爷奶奶同住,但是各自分开过小家。早晚叔叔婶婶都会来给爷爷请安,为什么不给奶奶呢,因为阿婆忙家务,不是干这个就是做那个。
小时候,每年春节必定回老家。妈妈从农历10月就开始囤油,糖,粮票等等。把能带回去的东西都带回去。虽然抱怨妈妈把我们想吃、想拥有的东西都带回去,但是我们还是很喜欢,很期盼回到老家的。每次回老家,在家的所有亲人都会到路口迎接我们,即使后来3叔一家搬出围屋,他也会带领全家提前回来迎我们。以前路况不好,经常误点,家里就会派堂弟、妹们到路口打探,看到我们的班车就派一个回家报信,然后大家伙都出来迎接。我们回揭阳,大家同样会一起送我们,这种迎送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没见过那么大的房子,没见过这么多亲人住在一起,回老家真是很兴奋。想吃哪家就哪家,想睡哪家都成,堂姐妹们挤在被窝里玩耍,但是最渴望的是和阿婆同睡。阿婆就是“香馍馍”,会给我们挠背,讲笑话。严谨的阿公,我们见到立马都会规矩起来,因为阿公经常会问功课,走路都不敢疯疯癫癫,大声喧哗。阿公很注重文化生活,经常组织全家看电影。当年电影票难求,阿公就组织分批去看。后来阿公老了,他不去看电影,依然会拿出钱来,让某位叔叔去买票。《刘三姐》这部电影我看了几遍,因为叔叔婶婶们是分批去观影,我每次都去蹭票,直到今天,片中的插曲我还能唱出来。大年初二,阿公会带领全家到梅江桥下的照相馆拍全家福。这也成了现在我们每个小家的传统节目。大家一起在围屋生活,虽然各自分开过,但是有很多东西都是公用的,如:磨、臼、大灶等等。春节前大家都会自动排号轮流使用,我和堂姐弟们都会“打打下手”,但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什么熟了,我们能吃了。阿婆和婶婶们都不会制止我们,让我们吃个够,玩个够。看到阿公我们都四散跑开,然后偷偷瞄阿公,此时阿公是笑着的,所以有时候阿公故意咳一下,吓吓我们。我们回揭阳,叔叔婶婶们也会拿出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给我们,凑到一起会发现都是自制的同款。
爸爸是大哥,自从读书离开家门,回家的时间是极少,也不是为家里做出什么巨大贡献。但是回家我会发现,叔叔婶婶们从心里发出的对爸爸妈妈的敬重。从没听说过兄弟之间的不和气,所以我们这一辈的兄弟姐妹也是同样和气,相亲相爱。
一个大家庭,大家相处和睦不容易,我想,应该是有好家风。正如联上写的“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欲光门第还应读书爱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