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带儿子去苹果地里,他对三轮电动车的那个钥匙很感兴趣。他看到钥匙挂在那里,一把扯下来,然后想再插上。他不知道的是,扯下来相对容易,再插进去就有点难了。他尝试把钥匙插进锁孔里面,尝试了几次,因为没有对准方向,都失败了,我坐在后面,很想帮他一下。手伸出去了,突然意识到什么,于是,我又继续看他自己插。终于,他歪歪扭扭地把钥匙插进去了前端的一点点,钥匙可以勉强挂在那里了。他挺开心,又拔下来,再插,不过,又没插进去。过了一会,他哼哼哼了,我知道他在求助,于是帮他把钥匙插了进去。
下午,我们带儿子去他外婆家。在院子里玩的时候,他手里拿了半截香米饼,然后突然坐在地上起不来了。他很努力,只用一只手,不给另一只手的饼干弄到地上。可是,他怎么转圈圈都起不来。他大姨着急,想去把他拉起来,我和奶奶都说不用管,让他自己想办法。他自己坐着起不来也并不着急,又咬了一口手里的饼干。又过了一会,他自己双手一使劲一下子就站起来了。
看来,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更好,所以,有时候不干预,让孩子自己来,可以给孩子更多自我锻炼的机会,同时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完全做到不干预孩子还很难。
比如:有时候,儿子在玩一个玩具玩得正好,一个人反复琢磨研究,沉浸其中,我却喊他吃饭。
儿子有时候正在自己看一本书或者写字(当然是乱画的),我看到了就想去表扬他,纠正他拿书的方式,或者想教他用右手拿笔。
儿子有时会整个身体都趴在地上玩沙,或者用自己的小手指头抠砖缝甚至抓蚂蚁,我有时候又忍不住批评他,怕他弄脏衣服甚至被虫子咬。
其实,不管是善意的表扬还是恶意的批评,这些行为对孩子的专注力都是一种打断和干扰,都是在用成人的眼光在干预孩子的行为。
其实,只要孩子的活动是安全的,我们就应该允许孩子静静地专注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孩子的专注力。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给他创造安全的环境,然后静静地让他自由玩!除非孩子向我们求助,不然,就让孩子一个人玩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