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壮硕且面相凶恶的法尔奇拦住那时还年轻的教父维托.柯里昂,向他收取分赃费。面临威胁,维托.柯里昂全程微笑,少数的几句话也是语气通情达理,毫无怨气,谦卑有礼,一种年轻人对有地位的长辈就该这么说话的样子。
“我那份在我的两个朋友手里。我得跟他们说说。”
“当然啦,你得理解,我是新入行的。谢谢你像教父一样和我说话。”
聊聊数语,却让法努奇很受触动。书中这样描述他:
“小伙子不错嘛。”他说着拉起维托的手,攥在他毛乎乎的两只大手里,“你懂得尊重,”他说,“在年轻人身上是美德。”
这一段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教父能让大恶人感受到“尊重”的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尊重呢?
一、什么是尊重
百度百科中对尊重这样描述:尊重,指尊敬和重视,古语是指将对方视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须重视的心态及言行,现代已逐渐引申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言行。
尊重的对象从广义上讲包括世界上一切人和物,从狭义上讲尊重主要包括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前者也称为自尊。日常我们最常提及的是尊重他人,这次也主要围绕“尊重他人”进行讨论。
所以,尊重他人就是用平等的心态和言行来对待他人。
二、如何尊重他人
关于尊重他人,很多先哲都有提到过,例如我们最熟悉的那句“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会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就来自思想家伏尔泰。从这句话我我们也能窥探到一些如何“尊重他人”的边界。
1、明确双方“平等”是尊重的前提
前面定义中明确表示了,尊重是用“平等的”的心态和言行来对待他人。对于“平等”这个词汇的理解每个人都不相同,你可以说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但是这个“人”以谁为标准呢?至少在现阶段是不能够做到“绝对平等”,甚至给平等做一个绝对的定义。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平等”?我提倡选择相对平等。这就像如何分蛋糕才能实现公平一样,让切蛋糕的人最后挑。
相对平等就是在小范围内实现标准的统一,或者说就是你与我之间的平等,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具体到个人,如何践行相对平等呢?
学会换位思考,保证对方权利。
古语云:“子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最基础的换位思考,不将自己所不期望的事情强加于对方身上也是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双方平等地位的一个体现。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日常经常出现的各种打着爱的名义,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好恶强加于对方的现象,就是典型的不尊重对方平等人格、思想的行为。朋友也好、家人亲人也罢,他们都是芸芸众生中的独立的个体,但由于某种缘分而选择与自己同行。但不能因为选择与我同行,就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对方身上,强行让对方与自己一样。尊重彼此的不同,尊重彼此的隐私,尊重彼此不同的选择这才是一段感情走的长远的基本原则。
说到平等,必然撇不开男女平等。上学期间,导师在社会性别平等方面进行过研究,并进行过大量的争论,仅仅内部就看法不一。而我认为,基于现在社会,女性所处的社会角色不同,其性别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对其平等和尊重也应该随着这些社会角色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工作中女性往往被要求如男性一样工作,那就请给予其对应的平等待遇、升职机会以及表达权利,而相应的,在生活中,女性又往往更多的承担了家庭的责任,那么请给予其在家庭和生活中最基本的尊重。而只有做到了尊重,才能减少诸如“这是男人做的事,女人不擅长的”“这个领域男人多,女人来来机会少”等等将性别先入为主而忽略能力的决定作用的不当言行。
2、理解和倾听
哲学上讲因果关系,佛家道因果报应,所要强调的世界上每件事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原因,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我们要将事情都放在彼此联系的历史长河中去打量,不能妄下定论,更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在与人沟通交流中,学会理解,甚至是了解他的过去,是为了能够抑制自己好为人师、否定对方乃至质疑对方的言行,更好地尊重他人。
否定对方观点、谈话中打断对方、质疑对方乃至好为人师的对自己观点滔滔不绝这都是典型的不尊重他人表现,这些做法让对方颜面尽失或丧失倾诉欲望,影响彼此感情,在与人交往中一定要杜绝。而要杜绝这些行为和欲望,就需要我们去理解对方观点态度所处的立场、事件产生的情景,甚至去了解这个人整个生命历史长河。即便是以上那些我们全部都了解到,学识、高度和格局不达到一定程度的人都没有能力去对他人下评判,更何况和普通人。
所以,在不涉及利益或者非需辩论情况下,对待他人的态度更多的应是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倾听,而非反驳、质疑。大家可以看一下短视频《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一切正如短视频开始所言:No mather where we are, no matter what we are doing, we are there for a reason. Plans change. People go places for a reason.
3、礼貌是尊重的外在表现
是否尊重他人最外在的表现就是礼貌,我们可能做不到了解每一个人的生命始末和价值、地位、身份等,但我们能做到的是对每一个人都礼貌,礼貌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懂礼貌”,教龄虽长,但教育方式多为责备式教育,而在课堂教育内容上又缺乏系统性,真正做好的人仍旧不多。根据英国著名旅游网站Expedia对1.5万名欧洲酒店从业人士的调研中,中国位列最差游客排名第三,并称为“最难伺候”。想想堂堂“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竟获得如此评价,除了羞愧,无它。礼貌言行不仅仅影响个人形象,而且还会影响国家形象。
百度百科对礼貌的定义为:对一个人来说,礼貌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一般,我们通常所说的礼仪包含着礼貌,礼貌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
当然,要做到最大程度上的尊重对方,礼貌范围略有狭窄,应该从礼仪教育入手。礼仪教育,内容广泛。从内容上有礼仪、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
分析完以上三方面,再来看开头《教父》中唐的行为,就一下明白为何法尔奇如此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