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打一巴掌,给个枣吃。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用人术,据说挺管用,并被很多管理者所采纳,且屡试不爽。
小时候,是一种戏谑吧。因为操作简单,道理朴素,老人们在嗔怒之余,总会在大事小情上自然不自然地爆出一句粗口,随之打一巴掌,发现真的是打痛了,或者孩子被吓怕了,在哇哇地哭声里,大人们是会连哄带骗的……
能上学了,孩子们是玩不够的,纵使连拉带拽,也是极不情愿地。受不了那份苑囿,逃课会是情理之中的事儿。日子常了,老师总会告到父母那里。结果是少不了挨骂的,情急之下还要被打屁股……
小孩子的天真也是一种天然的执拗,大人们也是后怕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戾气培养熏陶出来的孩子是成不了大器的。所以,事情闹腾以后,父母会变着法地“弥补”这一顿胖揍,什么好吃,好玩的全用上,实在不行,就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什么的出山……记得,也是挺管用。
能平起平坐了,有点分庭抗礼了,父母也感觉力不从心了,这一招更成了“杀手锏”,只不过父母们会用的更“隐晦”一些,这多少还是个“技术活”,总得有点水平和格调才行。
基本都是随着孩子的个性和喜好来处理。不管是孩子的感情世界有了波折,还是学业上心生厌倦,叛逆期的那些沟沟坎坎都是挺让父母们闹心的。打又打不得,骂又不顶用,干脆,一阵家庭风波之后,父母们旧调重弹,必要时父母俩人演双簧,一个黑脸,一个红脸,当彼此理解心平气和,目的也就达到了。但是,心累。
当有一天,父母和孩子都腻歪了这一招,懒得在互相将就里下功夫了,不是父母老了,就是你不可救药了。
昨个,和老板谈及当下的运营状况,很为个别琐事而伤神。情急之下,老板连爆粗口,有几分是冲着我的,不得而知。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我相信所有的朋友几乎和上级之间都碰到过这种情形。所谓的“原形毕露”都是情非得已,要不,谁愿意放下身段降低水准,去做那个自己平日都最不齿的“无赖”、“泼妇”状。
可这也是真实的感受,作为领导对下属的“恨铁不成钢”实在无奈,尤其是直接下属,抬头不见低头见,日常工作对接频繁,且往往关系“亲密”,也是那种“打不得、骂不得”,实在憋急了,熬不住了,发一阵牢骚。但事过之后,感觉有点操之过急,有点过分,毕竟作为上下级是工作关系,彼此之间的纽带非常脆弱,充其量也就是朋友,不是父母亲情所能比拟的。所以,很多领导都会想方设法找机会去给予下属一定的补偿,这都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事儿。
星转斗移,时过境迁,有的员工是不吃这一套的。可能个别老板忿忿不平,“人有的是,不干拉倒”。事儿可不是这个理,你得看是什么样的员工。
能让领导不省心的员工,一般都是有两把刷子的,否则,他怎么敢跟领导叫板。所以,越是感觉棘手的人和事,越要处理地妥当为好。有时候真的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然,也不是没有两败俱伤的事。因为小事或是一句话,撂挑子、分道扬镳的也有,但万不得已不走那条路。
所以,作为管理者而言,一定要在处理事情上前思后想深思熟虑,冲动真的是魔鬼。
什么叫企业拥有软实力?就是企业本身有一种粘性,无论客户还是员工,依托市场和企业平台,能绽放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感觉“离不开”企业,和企业共存的一分一秒都是自己的高光时代。
所以,朋友,你感觉自己没有这个粘性,那么你就不要忍不住就暴露自己的“小脾气”,否则,他们或许真地“不感冒”你这一套,纵使两败俱伤,他们也会一如既往,义无反顾……别人在乎的,才是值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