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很少读小说的人,四大名著只有三国,水浒,西游这几本神作道是拜读过,至于《红楼梦》里的儿女情长,诗词歌赋我却提不起兴趣来。也是理科生的脑中大部分是数字,公式和一些别人看似平淡无奇而自己却热衷的近似发狂的问题。想问一句你会对类似一加一的问题感兴趣吗? 生活总是变幻莫测,而人更是捉摸不定。一个不爱读小说的我却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作为第二专业,于是乎《中国古代文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外国文学作品选读》,《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纷纷展开双臂如同久别的挚友向我扑来,而我却被这BEARHUG弄得喘不过起气来。
在感受到了范仲淹“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那种浊酒化泪无奈却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乡思旅愁。赞叹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那种一反相思离别的缠绵感伤的爱情哲学。体验到陆游“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那种将军百战死的军旅生涯。渐渐的自己爱上了诗歌,散文和小说每当读小说时一旦与主人公有几分神似便如同遇到知己沉迷其中进入角色一起分享喜与悲不能自拔。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唯有鲁迅文章让我感受颇深。在读《祝福》时有了丝感想和疑惑:是谁扼杀了祥林嫂? 答案是:“SOS”。这是什么是求救信号?不,它是凶手 它是杀害祥林嫂这个脆弱灵魂刽子手,SNARL(缠结) OBSCURANT(蒙昧)和SNEER(嘲笑)这三者一次次像一把锋利无比的钢刀刺向无助的祥林嫂。 S 对祥林嫂施加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使她最终成为一个被束缚的无聊生者。当时的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封建思想浓厚的桎梏。祥林嫂被迫改嫁,毫无自主权利地备受践踏,无力僭越的悲惨遭遇中,处处折射着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社会最低底层劳苦大众的精神摧残。以至于鲁迅以“活物”来形容祥林嫂。
O 蒙昧主义对原本善良本分的祥林嫂施与了“愚昧”这一“光环”。当读到祥林嫂照柳妈的话捐了门槛,回来后神气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时,使我觉得祥林嫂遭愚弄、压迫至极;让我想到了阿Q代表旧中国那种无聊生者“精神胜利法”禁锢的可悲,更令我们发现国民劣根性有着心照不宣的的无奈。
S 人们的岐视,冷漠嘲笑的态度使得祥林嫂更加的麻木也是把她推向坟墓的最后一把刀。
文章读到最后自己惜乎祥林嫂只能“混迹”于乞丐中,因为我听到了她受排斥后的内心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