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雅/文
肖培东在文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所要达成的目的,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方向,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目标的准确确定,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有利于教学程序的合理安排,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课堂教学目标是教材、教师的粘合剂,更是课堂的指向灯。合宜的教学目标将引导课堂朝向合理的方向行进,不枝不蔓,如浅浅的小溪,自然前行。确立适宜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中浅浅教学,游刃有余,板块分明,层次清晰。”
本周跟随进修校的李校长,足足用了一周时间,完成国培的“送教下乡”任务,奔走了西边的四个乡镇,进入了四个乡镇中学,听、评了15节语文课。
此行,让我深深的为语文课堂而堪忧,且不说课上的是好是坏,单是一个教学目标的确立就已经足以让我百肠愁结。
就关于教学目标的设置,存在着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其一,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混为一谈。
例如,一名老师,在《三峡》的教学设计中,她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古汉语的用法。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上述的目标设置中,设计者是把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混为一谈了。
吴金财在《关于三维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再思考》一文中指出: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简称,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目标体系。从政策依据和表述来源来分析,三维目标中的目标是指课程目标,三维是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它是在课程设计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总体要求,是一种相对于长期目标,而不是一节课或几节课就能完成或实现的目标,从制定者和设计依据来看,课程目标是由国家级课程专家依据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来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师选择或处理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教学环节过程,选用教学媒体及手段,布置作业和教学调控的基本依据,也是课堂教学评价和学业评价的重要标准。
其二,目标的制定脱离文本。
肖培东老师给我们指出:“文本本身就是一个宝库,言语形式,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独特的情感表达,一篇课文中值得教学的点太多了。”而我们老师的教学目标的设立,基本上很少用心研读文本,深入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的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因此,目标的设置往往脱离于教学本身。
例如:一名老师在《孙权劝学》一文的复习课中,复习目标是这样设置的: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课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这样的复习目标的设置,完全依赖于网络或者是教参。既脱离文本,也脱离考试的要求,基本上可以说是无效的目标。
其三,目标与课堂的教学实际脱离。
几节课都普遍出现,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跟教学的内容是剥离开来的,目标设置出来,只是为了摆设。
例如:一名老师在《爱莲说》的复习设计中关于过程与方法中是这么设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享受诵读中品味莲的形象,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然而,整节课,老师就是围绕练习满堂灌,既没有自主,也没有合作,更没有探究。这样的教学目标,形同虚设,完全只是表示:我设计里有这个目标而已。
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所出现的问题远远不止上述这些,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我无力改变于自己在听课过程中所看到的任何的境况,只是在此基础上引发出对自己的教学更深的思考。
希望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可以如肖培东老师文中所说的一样:立准、立足目标,浅浅教学,让语文课堂能有“生”长。